在擁兵近百萬的情況下能認清大齊現狀、步步為營。
如此君主,已可謂明主!
田鶡當即上前,手持木棍點向坤輿圖道:“末將以為,秦國若攻我大齊,最可能從西側高唐一線發兵。”
“然,南側卻也不可不防。”
“末將諫,召回莒都大夫匡勇並十萬老兵,與高唐兵馬匯合整軍。”
“後,由盧都大夫率二十萬兵馬繼續鎮守高唐一線。”
“由匡都大夫率十萬兵馬鎮守長城(齊長城)。”
“若是秦軍果真從我大齊南方興兵,則以長城以南諸城拖延秦軍進度,為聯軍回援爭取時間,最終阻敵於長城之南!”
“除此之外,再調撥五萬兵馬回援臨淄,鎮我國都。”
“若秦軍未曾主動攻我大齊,我大齊也不主動發兵,將勝敗盡數寄託於聯軍主戰場!”
田鶡雖然是主戰派領袖,但他卻也很清楚齊軍的弱勢,更領會了齊王建的精神。
所以田鶡的整體戰略以穩為重、以守為主,只求在此戰不敗的情況下藉此戰練兵,不求於此戰得勝。
齊王建聽的連連點頭:“有長城、高唐為憑,則臨淄無憂矣!”
後勝出列拱手道:“除此之外,臣諫派遣候者於民間傳播流言,再派使臣往咸陽城求見秦王。”
“我大齊固然撕毀了秦齊之盟,但燕國撕毀秦齊之盟的次數卻是更多!”
“秦齊之間並無舊恨,然代王乃是趙太子,代國重臣皆曾是趙臣,秦趙之仇理應延續至秦代之間。”
“論及仇恨,代、燕二國與秦之仇遠勝於齊。”
“臣以為,可遊說秦國重臣,激化秦與代、燕之仇,勸說秦國優先攻打代、燕二國,為我大齊爭取喘息之機!”
齊國朝堂上下一心,一名名朝臣出列上諫。
從軍事、外交到後勤,從阻截、鎮守到離間,萬全而穩妥。
僅只三個時辰,齊國便迅速商定了針對秦國的一攬子計劃!
天色漸漸暗淡,剛剛商定整體戰略的齊王建卻沒有一絲疲憊,而是誠懇的看著田鶡道:“聯軍之所在,有左相併我大齊太子坐鎮,更可謂大將如雲。”
“然我大齊後方卻並無甚良將。”
“寡人以為,上將軍大可留於國中以備秦軍突襲,而無須再往前線錦上添花。”
“上將軍意下何如?”
田鶡心頭有些掙扎。
他更希望能在前線尋求勝利,而不是躲在後方籌謀不敗。
但再想到大齊社稷的安危,田鶡還是肅然拱手:“唯!”
齊王建暢快大笑:“哈哈哈~”
“能得上將軍、相邦並諸位愛卿臂助,實乃寡人之幸也!”
“此戰我大齊上下一心,定能……”
“報!!!”
高且淒厲的呼聲劃破了黃昏的霞光,也打斷了齊王建鼓舞士氣的話語。
未得首肯,殿門緊閉。
但那驚恐的聲音卻已順著門縫鑽進了殿內:
“報!”
“西南二十里探得秦國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