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魏、楚三國先後亡於嬴成蟜之手。
趙、燕二國全都捱過嬴成蟜的重拳。
趙國邯鄲城更是曾被嬴成蟜突入過一次。
若非嬴成蟜被咸陽城的安危所困,嬴成蟜甚至有機會奪取邯鄲城!
嬴成蟜身上更還有著諸多神秘光環,他說大洪山要吹南風,大洪山就吹南風!他說內黃地要大旱,內黃地就大旱!他說天下要大雨,天下就大雨!
當李牧真正面對如此強敵,李牧很難不打起十二萬分警惕,並儘可能高的估算嬴成蟜之能。
然而一場打崩了司馬尚信心的黎城保衛戰,反倒是讓李牧找回了自己的平常心,得以用平視的視角去分析嬴成蟜。
看著落於黎城的木棍,樂乘若有所思道:“既然秦軍主力未至,我軍的閃擊之策就仍未落空。”
“這或是我軍之機!”
李牧篤定的說:“這就是我軍之機!”
“與太行山之間更近的距離,是我軍此戰最大的優勢。”
“而現在,雖然秦長安君已領偏師奔襲而至,我軍的這一優勢卻未曾完全淪喪。”
“都尉司馬尚!”
懷疑人生中的司馬尚聽到呼喚,下意識的拱手而呼:“末將在!”
李牧肅聲道:“本將欲撥生力精銳步卒兩萬予都尉司馬尚,令都尉司馬尚率此兩萬精銳步卒翻山越嶺至黎城西側。”
“而後死死的釘在黎城西側陘道之上,阻截過往的一切秦軍將士並秦軍輜重。”
“並在收到本將命令之後配合我部夾擊黎城,以擒秦長安君!”
“此令,萬難!”
“都尉司馬尚可敢接令否?!”
太行山中自有小路可以繞過黎城。
但那些小路之所以未曾成為秦趙二國必爭的戰略要道,就是因為它們要麼極其狹窄,要麼極其陡峭,要麼既狹窄又陡峭,只要一場小雨就無法通行。
司馬尚確實可以領著步卒們透過這些小路跨越黎城。
可一旦司馬尚接令,他便將身處孤立無援的境地。
萬一局勢不利,司馬尚所部無法迅速退軍!
只要一場小雨,司馬尚所部與李牧所部的通訊線和輜重線就會被切斷!
但司馬尚卻好似看到了救贖的希望一般轟然拱手:“末將,願往!”
“只要末將一息尚存,絕不會令一名秦軍透過滏口陘馳援黎城!”
李牧此令確實非常危險。
但執行李牧此令卻不需要動腦子,也不需要臨陣思索對策。
只需要死戰不退!
對於正處於自我懷疑狀態的司馬尚而言,這毫無疑問是最適合他的命令。
而只要司馬尚能完成此令,司馬尚也能透過這場勝利重拾為將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