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將縑帛遞給莊賈,聲音有些莫名:“長安君是請老朽還朝。”
莊賈趕忙拱手,焦聲而呼:“主上,三思啊!”
卦夫繼續開口:“吾主臨行之前讓末將轉告文信侯。”
莊賈對大秦沒有任何感情可言。
嬴成蟜說的很清楚,君要有君的樣子,臣也要有臣的樣子。
“老朽教導過大王多少次,連自己身體都治理不了的人,安能治理天下!”
而想要擁有一名優秀的繼承人,最簡單保底的辦法就是多生孩子!
更重要的是,嬴政、嬴成蟜和呂不韋在對基層官吏的態度上基本相同!
普天之下,再無比呂不韋更適合斬向地方官吏的刀!
“傳訊本侯所有的昔日臣屬。”
只要培養出一名優秀的繼承人,即便君王的使命沒能竟功,也可以把重任留給下一代,讓下一代君王繼續承襲自己的願景。
“今大王舉目無援,文信侯願臂助大王以助龍騰九天乎?!”
呂不韋灑然大笑:“但,臣不改!”
“吾主多次提及文信侯,大王雖未主動提及請文信侯還朝,卻也不曾有所不滿,反倒是詢問吾主,文信侯這些年過的可好。”
呂不韋卻搖了搖頭:“不必。”
滿飲爵中醪糟,將酒爵隨手扔在地上,呂不韋挺直腰桿直視卦夫:“本侯會還朝以助大王。”
莊賈不敢置信的問道:“長安君無懼主上乎?”
可終究,嬴政是君,他是臣!
“老朽也不只要勸諫大王多臨幸嬪妃,更要勸諫長安君多臨幸小星!”
“而是大秦的文信侯!”
呂不韋撇了卦夫一眼:“長安君若是果真有這般心思,他自己也不至於時至今日依舊膝下無子了!”
但,呂不韋無法改逆自己的內心。
然而嬴政和嬴成蟜明明身居大義、手握重兵,卻是一個賽一個的不要臉、一個賽一個的不講規矩。
而今大王已做到了君該做的事,但呂不韋所為卻並非臣子所為。
“但若主上再次入朝,恐難安然離朝啊!”
呂不韋之所以願意在蜀地苟延殘喘、毫無體面的活著。
“先王二子皆俊傑,此實乃天命所鍾也!”
“你我為秦國付出的已經夠多了,對得起秦國這些年來發下的粟米。”
呂不韋自嘲一笑:“他何懼之有?”
“本侯行事,無須他長安君置喙!”
早在嬴政問他何功於秦、何親於秦之際,呂不韋就活膩了。
但若是繼承人不靠譜,那即便君王做出了彪炳的功勳,也可能會因繼承人的無能而付諸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