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好奇的問道:“哦?”
“是什麼話?”
莊賈抬頭認真的說:“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呂不韋目露不解:“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每個字,呂不韋都認識。
但這些字怎麼就組合成了呂不韋根本聽不懂的話呢!
莊賈解釋道:“長安君以為,萬民改變自然、征服自然進而生產糧兵甲布等物的能力,便是生產力。”
“並以為上古、中古、近古、當今之所以在不斷前進,就是生產力在不斷提高。”
“生產力越高,糧食和布匹也就會越多,萬民就能更輕鬆的吃上飯、穿上衣。”
“而技術,則是第一生產力!”
呂不韋若有所思:“所以長安君方才著力於鑽研匠技農耕,研造長安犁、長安紙、金汁治糞之術!”
“在長安君看來,只要提高了所謂生產力,就能達到愛利民的目的?”
這一刻,十六歲之前喜歡遊山玩水、釣魚養花的嬴成蟜在十六歲之後突然一頭扎進木料和金汁之中就有了合理的解釋。
不是因為嬴成蟜喜歡匠技和農耕。
嬴成蟜只是在踐行他自己的道!
莊賈卻搖了搖頭:“臣彼時也是如此詢問長安君的。”
“長安君卻說,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卻不是生產力的全部。”
“國策、律法、道路等等都在影響著生產力。”
“且即便生產力再發展,但若是富者極盡剝削,貧者依舊要為一餐飯、一塊瓦而艱難奮鬥。”
“然,長安君之能只在於技術。”
“至於餘者,長安君不懂,故而不去思慮。”
在呂不韋聽來,嬴成蟜這分明是在說,種出夠天下人吃飽飯的粟米這事,交由嬴成蟜去做。
但把這些粟米分到天下人手裡這件事,卻需要由呂不韋來思慮對策。
呂不韋沉默片刻後,突然暢快大笑:“長安君這是在向老朽討要房租啊。”
“而今老朽的吃穿用度連同這府邸皆是長安君臂助。”
“既然長安君有心求教,老朽又怎能推拒?”
“然,長安君就不怕被大王發現這是老朽之策乎?”
莊賈認真的說:“臣以為,僅僅只是諫言獻策的話,以長安君與大王之間的情義,大王理應不會多想。”
“且長安君既然如此施為,那想來已然心中有數。”
呂不韋眼中閃過一絲激動:“罷罷罷。”
“老朽已老,卻也不能欠人情義。”
“既然長安君有所求,老朽自當為其思慮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