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呂不韋就讓大秦朝堂中的外客含量急劇上升。
在嬴成蟜看來,只要有一個比之呂不韋弱上幾籌的人透過科舉制進入朝堂,他就能透過自身的能力和權力構築出一方屬於科舉之士的勢力。
而隨著科舉次數的增多,能透過科舉取到大才的機率也會上升,科舉之士的力量也會隨之壯大,最終足夠為他們自己尋出生路。
嬴政再度搖頭:“荒唐!”
“國朝大事,豈能兒戲!”
“若科舉所取之士無才,乃兄如何能擢他們於高位?”
“昔孝公求賢,言辭懇懇、不吝重賞,也僅得衛鞅一名大才。”
“今王弟主動降低了科舉之士所授的官職,勢必會遺漏更多大才。”
“王弟寄希望於科舉得大才而臨高位,此思過於怯懦被動。”
“王弟竟有心促成新黨誕生,更是荒唐至極!”
“楚國景、昭二族舊事,不足為先例否?”
楚國鬥、成、屈、蒍四大氏族時代結束後,屈氏一家獨大,甚至能威脅王權。
楚王為制衡屈氏,大力提拔景、昭二族。
結果呢?
楚王想玩兒制衡,可屈、景、昭不跟他玩啊!
楚王的敵人從一家變成了三家,更難對付了!
嬴成蟜氣勢一弱,好似挽尊一般立刻給出了第三個方法:“那就坐看豪強權貴發力。”
“關東豪強權貴人脈甚廣,便是我大秦朝臣也多與關東權貴有所勾連。”
“而今弟已給了他們機會,他們自會為了切身利益抓住這個機會。”
嬴政和嬴成蟜準備搞科舉的起因,不就是關東豪強權貴勢大且與大秦牽扯甚廣,為了解決關東豪強權貴亂事,而以科舉制向關東各個利益集團分潤利益嗎?
作為既得利益者,得出來幹活兒啊!
嬴政再次搖頭怒斥:“愚蠢!”
“若是我大秦朝臣能被關東豪強左右,甚至以他們的力量改寫我大秦的選官之策,這本就是一件恐怖至極的事!”
“那代表秦王已然失去了對朝堂的掌控,更代表關東豪強對我大秦的滲透已至極致。”
“彼時王弟要思考的合該是如何壓制關東豪強,甚至是清理王宮以防被關東豪強所害。”
“而不是放縱更多關東豪強子弟進入朝堂!”
“且關東豪強權貴既然與我大秦朝臣有所勾連,他們何不透過舉薦之途入朝,反倒是要透過科舉之途入朝?”
嬴政這一連串毫不留情的批駁,把嬴成蟜說的腦袋發懵。
嬴成蟜弱弱的發問:“弟是不是壞事了?”
嬴政見嬴成蟜於朝爭領域本就稀薄的自信心愈發薄弱,趕忙溫聲道:“王弟切莫有如此想法。”
“便是王弟今日不上此諫,乃兄也會另擇人於今日上諫。”
“乃兄早已想好後續規劃,只是王弟既然選擇今日上此諫,難道不曾想過後續該如何解決嗎?”
嬴政的聲音帶上了幾分引導:“莫要急,慢慢想。”
“乃兄相信王弟必然早有準備,否則怎會選擇今日上諫?”
“王弟只是未曾定策而已!”
嬴政的話語給了嬴成蟜些許信心,也將嬴成蟜的思緒從利害關係引向解決問題。
坐在軟榻上,嬴成蟜目光放空,皺眉思索。
可改革豈是那麼容易的事?
更遑論嬴成蟜這次要改革的不是小事,而是涉及朝堂上下、朝野內外的選官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