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粒的話語讓群臣心頭不由得凝重了起來。
董仲舒將天人感應學說推至巔峰,但他絕非首倡天人感應者。
子曰:邦大旱,毋乃失諸刑與德乎?
墨子曰:愛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惡人賊人者,天必禍之!
不只是孔子和墨子。
孟子、公羊子、子思、騶衍、容成子、將鉅子等諸多戰國大賢都推崇天人感應之說,並已藉由他們的影響力將天人感應的理論深深紮根於這片大地!
國有祥瑞,那是君王有德。
國有災禍,那就是君王無德!
在大秦累戰疲敝、大片疆域新附的節骨眼上,若是真有人借天人感應之說作亂,大秦難治啊!
看了眼眉頭微皺的嬴政,李斯出列拱手:“本官以為,羋上卿多慮也。”
“昨夜大王便已令內史地疏通河道、加固堤壩、加固房舍。”
“剛剛落雨,大王便再令使臣順黃河東進,通告沿途各縣做好防洪防澇的準備。”
“於天災來臨之前,我大秦便已預知了此次天災,並提早做出準備。”
“這恰恰代表天意在我大秦!”
羋粒當即反問:“李上卿以為,被提前預知的災禍就不是災禍了嗎?”
不等李斯回答,羋粒斷聲道:“提前預知了的災禍,也是災禍!”
“而災禍必將造成黔首流離、生民隕命!”
“遭災的黔首可不會在意朝廷是否提前得到預知,他們只會在意自己遭了災!”
“諸多亂臣賊子皆在靜待良機以亂地方,甚至是謀求復國!”
“即便此番我大秦早早預知了天災,這些亂臣賊子依舊會藉此生亂。”
“一旦一地生亂,臣恐烽煙四起矣!”
博士公檮(táo)生出列而笑:“非也非也!”
“楚尚土德,秦尚水德。”
“今歲天下大旱,令得土地龜裂、地難產糧,何所示?”
“土德有缺也!”
“故而今歲之旱非是我大秦無道,而是南楚失德也!”
“長安君出兵伐楚而回,天降甘霖,水澤萬物!”
“此乃是水德盈盈,可代天下之證也!”
羋粒沉聲駁斥:“荒謬!”
“若果真水德盈盈、可代天下,怎會變為災禍?”
公檮生平靜的說:“水德盈盈,而疆域難承。”
“此乃蒼天警示我大秦疆域不廣,若欲以水德代天下德,當繼續開疆擴土,以承皇天厚土之恩也!”
話落,公檮生還對著嬴成蟜拱手一笑。
緊隨羋粒和公檮生之後,一眾朝臣博士紛紛起身,爭論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