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本以為嬴成蟜是準備放權,僅率一萬親兵提前享受享受御駕親征的快樂。
卻未曾想,嬴成蟜竟然是準備僅率一萬親兵北上!
王翦眉頭緊鎖:“將軍蒙武出征之際不過四萬兵馬,歷經鏖戰至今,將軍蒙武所部兵力已僅剩三萬左右。”
“便是長安君率一萬親兵北上,長安君並將軍蒙武兩部兵馬也僅只四萬左右兵馬。”
“如何能速拔內黃城?!”
“若不能速拔內黃城,我大秦如何威脅邯鄲城,逼迫趙王令趙武安君撤軍?”
“本將以為,長安君當率至少七萬兵馬北上,如此方才穩妥。”
雖然趙國在內黃城的守軍僅只兩萬,但內黃城乃是堅城。
如果想要迅速攻破內黃城的話,至少也需要十萬兵馬。
嬴成蟜若是僅率一萬親兵北上,就算是再加上蒙武麾下的兵馬也很難做到速拔內黃城。
一旦嬴成蟜不能迅速攻破內黃城,那對於此次危機而言,嬴成蟜並蒙武兩部兵馬就算是白白浪費了!
嬴成蟜沉聲道:“若是待王上將回返關中之際,王將軍仍未失城,那麼王將軍手中的兵馬和大王麾下的宦官侍郎也可歸由王上將調遣。”
“王上將可有把握以十八萬奔行三千餘里的疲兵和五萬鏖戰許久的疲兵戰趙武安君而勝之?”
王翦沉默數息後,方才無奈搖頭:“本將,並無把握。”
武安城之戰時,王翦和李牧鏖戰、試探了數月,對對方都頗有了解。
在王翦看來,在雙方兵力相仿、輜重相當、朝廷都不干涉的情況下,二人的能力實際上是在伯仲之間,只是擅長的戰場和戰術不同。
按照最好的戰況估算,就算王賁能儲存下五萬兵馬,合兵之後王翦麾下也只有二十三萬兵馬,兵力依舊弱於李牧,還都是疲兵。
且王翦必須保咸陽城不失,李牧卻可以隨意機動、攻王翦之必救。
王翦如何能勝!
嬴成蟜略略頷首:“趙武安君絕非善類。”
“本將亦無把握僅憑二十萬疲兵戰趙武安君而勝之。”
“所以本將留二十四萬兵馬予王上將。”
“待王上將回返關中合兵,王上將或能調動二十九萬兵馬!”
“如此,王上將可有保咸陽城不失的把握?”
雖然依舊都是疲兵,但多出來的這四萬兵馬卻讓王翦於兵力方面處於優勢地位,給予了王翦輪換戰兵、休養兵力的機會。
王翦慎重的說:“八成以上!”
嬴成蟜露出一絲笑意:“所以,本將只會帶走一萬兵馬。”
“是否攻破邯鄲城,於本將而言並不重要。”
“保咸陽城不失,於本將而言很重要!”
此戰的整體戰略需求早已實現。
嬴成蟜唯一的目標,就是保嬴政性命!
王翦沉聲道:“若如此,長安君不若與本將一同回返關中。”
“再令將軍蒙武放棄內黃城,立刻回援關中,與我軍一同形成優勢兵力。”
“趙武安君大破上將軍齮的訊息無須幾日便可傳遍天下。”
“屆時,世人皆知我大秦虛弱,必有異動。”
“一旦世人得知長安君僅率一萬親兵北上,故魏餘孽、燕國,甚至是齊國都可能會出兵圍殺長安君!”
“趙國更可能會傾盡全力征召青壯,與長安君決一死戰!”
隨著蒙毅帶來的那封王命,嬴成蟜已然有了別樣的身份和政治意義。
王翦最怕的就是回援咸陽城不及,導致嬴政自盡於咸陽城。
嬴成蟜又被敵軍重兵圍困於內黃城外,戰死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