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賁目露錯愕。
大王認可了自己的判斷,也命令百官遷往雍城,這表明大王已經做好了咸陽城失守的心理準備。
可大王為何還要駐守咸陽城!
王賁當即拱手:“末將拜請大王隨諸同僚一併遷往雍城!”
“末將定會竭力守咸陽城不失。”
“但若我大秦確實無法守護咸陽,也必當留得國本不失、護大王無虞!”
王賁誠懇的說:“疆域若是淪陷了,還能再奪回來。”
“可大王的安危卻是切切不可有失啊!”
“拜請大王西進雍城!”
馮去疾、魏繚等大秦朝臣也盡數肅然拱手:“臣等請命隨大王一同駐守咸陽城!”
“若咸陽城有淪陷之險,臣等將率家僕死戰,繼續堅守城池為大王斷後。”
“護大王隨王將軍西進待援!”
大秦的官員體系不同於後世朝廷。
除外客之外,大秦所有朝臣都曾拼殺於戰場,親手斬下過敵軍頭顱!
他們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他們也是能縱馬殺敵、為王護駕的將領!
而今國難當頭,他們可以接受自己陣亡於沙場,他們也相信嬴政一定會厚待他們的家眷。
但若是嬴政戰死,大秦局勢必亂,他們在嬴政身上的一切投資都將化作烏有,他們自己和他們身後的家族都很難維護現有的地位和利益!
嬴政聲音堅定的駁斥:“若寡人與諸位愛卿退守雍城,甚至是放棄雍城轉進巴蜀。”
“則趙軍很有可能屠城取糧!”
“即便他日我大秦奪回關中地,關中黔首亦可能已十不存一!”
“諸位愛卿在隨寡人逃亡的途中也會持續面對敵軍兵鋒,隨時都有陣亡之險!”
無人否認嬴政的這番說辭。
戰國時代的朝臣將領們很清楚削減敵國有生力量的重要性。
屠城,是破城後頗為常見的弱敵手段,而其中佼佼者便是——武安君白起!
正是因為白起屢屢坑殺降卒、屠殺黔首,才讓昔年還算強悍的韓、魏等國壯丁數量暴跌、國力崩塌,失去了與秦鏖戰的實力。
李牧和白起同號武安君,秦趙之間又有著血海深仇,白起做過的事,李牧如何能不復刻於秦地?
群臣只能肅然拱手:“臣等,甘願為王赴死!”
“我大秦萬民亦不懼死!”
嬴政怒道:“但寡人卻不能眼睜睜看著諸位愛卿和我大秦萬民赴死!”
壓下心中情緒,嬴政平靜的說:“故而寡人慾遣諸位愛卿率周邊黔首往雍城。”
“而寡人率精兵駐守咸陽城,等待王將軍回城後合兵,與趙決戰!”
“寡人身處咸陽,定能提振我大秦將士計程車氣。”
“如此,我大秦守住咸陽城的把握能變得更大。”
“若趙軍攻破咸陽城、斬寡人之首,則趙國此戰便已竟功,而我軍主力卻仍在進攻邯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