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晚,憨夫親率一屯傳令兵,策馬揚鞭奔出闔閭城。
行進途中,兩支秦軍傳令兵擦肩而過。
但身負緊急軍令,兩支傳令兵不曾閒聊,只是拱手一禮,便各自奔赴目的地。
秦王政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咸陽城,御書房。
魏繚沉聲道:“臣再諫,只取下蔡、壽春、昭關一線以西。”
“將廣陵、淮陰等城並邗(hán)溝等地盡數留給楚國。”
“如此,楚國方可自長江經邗溝入淮河,再由淮陰北上威脅齊國,逼迫齊國繼續謹侍秦!”
“否則,則齊國必定視我大秦為敵!”
馮去疾當即駁斥:“齊,弱也!”
“楚,強也!”
“我大秦豈能因忌憚與齊國為敵,便放棄了滅楚的大好機會!”
“一旦我大秦撤軍,將吳地留給楚國,則楚諸百姓定會迅速恢復力量,二十年後,楚國將再次成為我大秦頑敵!”
隗狀拱手一禮:“大王,若果真全取楚境,則我大秦將面臨嚴峻的官吏缺額。”
“莫說大一統,便是維持最為基本的法治都做不到!”
“這勢必會令得楚地動亂,更會令得楚人對我大秦離心離德。”
“萬望大王三思啊!”
李斯出列搖頭:“左相謬也!”
“官吏的培養需要時間,也需要人口,更需要人才。”
“儘早奪取更多的疆域、更多的人口,我大秦方才能更快培養出更多官吏。”
“若是待到我大秦培養出足夠的官吏方才滅楚,彼時楚國也已培養出再戰之兵!”
“一場大戰下來,我大秦精心培養的官吏定會死傷良多,又會重回官吏缺額的窘境!”
一名名朝臣在御書房內爭論不休、唾沫橫飛。
王賁歪坐在軟榻上,對眼前這一切無動於衷。
自鄂城大捷和壽春城大捷的軍報傳回,這樣的場面便是每日保留曲目。
隨著嬴成蟜所部一封又一封軍報的傳回,朝中對於是否要趁機滅楚的爭論聲也越發嘹亮。
而昨日那一封嬴成蟜和王翦聯合請命是否要攻打闔閭城的軍報,更是讓朝中爭論達到了白熱化!
可在王賁看來,結果早已註定。
看了眼嬴政那沉凝的目光,王賁調整了一個舒服的身形,低聲嘟囔:“待阿翁凱旋,就與阿翁商議一番。”
“務必要將不與長安君一同出征定為王氏祖訓!”
“阿翁原不過是往陳城阻截楚軍而已,此番竟是要揹負滅國之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