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本君的兒孫沒有能力,那讓他們得享高位反倒是害了他們。”
熊啟詫異的看向嬴成蟜:“長安君怎能有如此想法?”
“若兒孫不爭氣,那就多誕下一些子嗣便是。”
“總不能數十個兒孫卻無一人爭氣!”
“長安君該在意的乃是家族傳承和香火祭祀,而非是兒孫是否爭氣啊!”
嬴成蟜反問:“魏安釐王子嗣眾多,而今可有能承其大統者?”
熊啟啞然。
伱這不是抬槓呢嗎!
嬴成蟜堅決的說:“昌平君無須再勸,本君毫無往楚之心!”
熊啟輕聲一嘆:“乃外從父未曾想到,長安君竟對大秦感情深厚如斯!”
熊啟是真希望嬴成蟜能去楚國。
廉頗、吳起等人入楚都會受到楚國本地貴族的打擊。
但嬴成蟜不會。
他大秦公子的身份足以讓他被楚國貴族們認成自己人。
嬴成蟜曾大敗項燕的戰績又讓他能力壓項燕一頭。
公子負芻會因項燕的功勞而信任項燕,但卻必然會因嬴成蟜的戰績而重用嬴成蟜。
再加上嬴成蟜本身的能力與性格,嬴成蟜很容易在楚國站穩腳跟、手握軍權。
如此一來,待到熊啟入楚時,二人就可以形成同盟。
一人手握軍權、一人身負大義,熊啟篡位的過程將比公子負芻更輕鬆!
只可惜,嬴成蟜他不聽勸啊!
熊啟只能下調了目標:“吾聽聞,新任安陵縣令典生與長安君私交甚篤?”
嬴成蟜略略頷首:“典縣令乃是臂助本君研究縫合之術的功臣。”
“昌平君若要見此人大可直接投帖。”
“此人雖為安陵縣令,現下卻尚未赴任,仍在咸陽城內交接公務。”
典生乃是呂不韋的臣屬。
呂不韋離朝之後曾令典生等人來尋嬴成蟜投靠。
但彼時的典生並未聽從。
直至嬴成蟜千里馳援呂不韋,典生才終於投上拜帖,願意追隨嬴成蟜。
熊啟笑道:“吾確有一事要勞煩典縣令。”
“楚地有一大才,名為熊犀。”
“吾欲舉薦此人為安陵縣令,不知可否請典縣令行個方便?”
“當然,吾亦不會虧待了典縣令。”
“櫟陽是個好去處,吾亦會上諫請典縣令就任櫟陽縣令。”
嬴成蟜沉吟片刻後看向熊啟:“若本君沒記錯的話,早在滅魏之戰後,王兄就駁回了昌平君此諫。”
熊啟溫聲道:“時移世易!”
嬴成蟜輕聲一嘆:“昌平君有意赴楚?”
熊啟的野心已經要溢位來了,連嬴成蟜都能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