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嫪毐為撼動嬴政王位正統性編造的流言給了公子負芻以啟發。
公子負芻才終於編出了一個拙劣但至少說的過去的藉口。
不過在公子負芻看來,藉口合不合理並不重要,有就行了。
當權力發出聲音,真相只能沉默!
楚王悍慨然長嘆:“你錯了!天下人不會信的。”
“王弟,收手吧。”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透過如此手段得來的王位不會穩固的。”
“寡人不吝給予你權力,你我兄弟完全可以像秦國的秦王政與秦長安君一般,臂助同行。”
“何必廝殺啊!”
公子負芻嗤聲道:“唯有你這等廢物才會坐不穩王位!”
“登基兩載,卻令得國內各方離心離德。”
“你當本公子只是為了權柄而殺你嗎?”
“當今秦國愈強,連滅韓魏,更奪我大楚潁水以北的全數疆域。”
“反觀我大楚在做甚?”
“內鬥!內鬥!還是彼其娘之內鬥!”
楚王悍算不上昏君。
他有想法、有抱負,他也切實取得了一些成效,引領著楚國走上了改革之路。
但他更不是一個明主!
在原本歷史上,楚王悍登基十年整,楚國也內鬥了十年整。
如果這十年放在任何其他時間段,那鬥也就鬥了。
可這十年偏偏是秦國一統六國的啟動期。
秦滅韓之際,楚國不曾出兵,因為楚王悍在與楚國貴族們內鬥!
秦滅趙之際,楚國也不曾出兵,因為楚國的新晉貴族們在和老貴族們內鬥!
秦不斷削弱魏、燕之際,楚國依舊不曾出兵,因為楚王悍內鬥失敗,楚國權力正在更迭!
楚王悍枉顧天下大勢、坐視秦國開疆擴土而無動於衷。
這直接導致楚王負芻登基之際,即便有心遏制秦國,楚國卻已在事實上沒了主動進攻秦國的力量。
可以說,秦國之所以能一統天下,楚王悍絕對居功甚偉!
公子負芻怒聲呵斥:“若繼續縱容你這等廢物為王,我大楚將無後矣!”
“縱是後來者效仿本公子又如何?”
“為我大楚存亡,今日本公子必殺你!”
很多人認為春申君黃歇姓黃,原本是一名小貴族,這一論點的源頭是《史記·春申君列傳》。在講述楚王悍的身世時,芝士已對這一篇史料表達了不信任,但因免費字數不夠用了,芝士沒有展開來聊。
而在《史記·遊俠列傳》中,太史公更是又說:“近世延陵、孟嘗、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親屬……”,王者親族怎麼會姓黃呢?這表明太史公對於春申君姓什麼也是不確定的。
好在韓非所著的《奸劫弒臣》明確記載了春申君黃歇是楚頃襄王之弟。春申君去世時,韓非時年四十二歲,且韓非的老師荀子與黃歇還是至交好友,而《奸劫弒臣》一文更是寫於春申君、荀子二人都還活著的時期,芝士不認為韓非明明可以寫信詢問當事人,卻還是給老師的好朋友、舉足輕重的權貴信口胡謅了一個出身,所以芝士認為這個記載是可信的。
看到這裡,書友們可能就有所疑惑了,既然春申君是楚頃襄王的弟弟,那春申君為什麼叫黃歇?他該叫熊歇才對。
根據《光州十景》石刻等考證結果可知,春申君最初的封地為淮河以北的十二個縣(楚國遷都後改封吳地),而這十二縣地處古嬴姓黃國範圍。所以就如公孫鞅因封於商所以被稱作商鞅,田文(孟嘗君)因被封於薛而被稱作薛文一樣,熊歇也因被封於黃所以被稱作黃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