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熙等人拱手再禮:“我等,拜見主上!”
嬴成蟜拱手還禮:“能得諸位先生臂助,本君幸甚!”
“傳本君令!”
“準備糧草、飽喂戰馬。”
“所有家兵即刻歸家休整,明日日出(5:00)務必於長安君府集結,本君將率眾家兵親往新鄭。”
“亦請諸位先生即刻為本君參詳入新鄭之後該如何查探各方、撫平亂事。”
“若諸位先生有所思,務必請於今日入夜之前撰為竹簡上呈本君!”
所有人齊齊拱手:“唯!”
待眾門客臣屬散去,韓夫人滿意頷首:“姿態拿捏的不錯。”
“只是最後有些急了,蟜兒合該再猶豫糾結幾番後再下定論,甚至是對吾怒斥幾句。”
“不過些許瑕疵對此番施為無礙,日後多加註意便是。”
大秦並不講究孝道,嬴成蟜怒斥韓夫人幾句也不會影響嬴成蟜的形象,反而對韓夫人的計劃有利。
但可惜,嬴成蟜自己過不了心裡的那道檻。
嬴成蟜無奈的發問:“母妃令兒如此作態,就是為了收韓熙等人之心?”
“他們豈能看不出兒是在故意作態?”
“若是他們連這都看不出,那兒收他們為門客又有什麼用!”
韓夫人面露譏諷:“他們看出了又如何,看不出又如何?”
“他們為保清名不願投入蟜兒名下,託庇於吾卻食蟜兒之祿,早已心中惴惴。”
“即便蟜兒的姿態再僵硬一些,他們也依舊會欣然而拜!”
“莫要看他們盡數雲集長安宮,作勢逼迫你我去救援你舅父,就意味著他們重視你舅父的存亡。”
“他們不過是邀名而已!”
諫言嬴成蟜撫平動亂、避免韓安受牽連的人有很多。
如張讓那般切實心繫韓安安危的人必然是存在的。
但更多的人卻只是將此事當成一個借坡下驢的臺階而已。
他們不願像騰夫等人一樣拉下面皮、光明正大的叛韓投秦,他們只是藉著投奔六公主的名頭扭扭捏捏的在長安君府混吃混喝。
而今他們一同上諫嬴成蟜,‘說服’嬴成蟜去臂助韓安,即表明自己是個忠義之人,又還了韓安昔日拔擢之恩,從今往後就能理直氣壯的追隨嬴成蟜了。
經過這一番操作,他們在悠悠青史上的名聲也必然要比騰夫、韓凌等人好聽太多!
嬴成蟜卻是頗為不解:“韓熙等人難道就對故韓復國毫無信心?”
“他們也是故韓權貴之一啊!”
“為何要急著投入兒的麾下?”
韓夫人聲音中的譏諷更盛:“蟜兒怎能篤定韓熙等人就無復國之意?”
嬴成蟜雙眼瞪大。
韓夫人繼續說道:“韓熙並非全族來秦。”
“韓熙的胞弟、幼子皆在新鄭,其胞弟韓半曾任新鄭縣令,更是心有野望之輩。”
“若故韓果真復國成功,自有韓半在故韓登臨高位,日後可臂助韓熙。”
“若故韓復國不成,韓熙也可借蟜兒的庇護在大秦站穩腳跟,接韓半的子嗣入秦。”
嬴成蟜恍然:“無論故韓復國成功與否,他們總是不虧的。”
“他們所為不過是兩邊下注,以謀求家族的未來而已。”
經由韓夫人點破,嬴成蟜就明白了這些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