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本卿以為,長安君究竟是會為文信侯聲援,還是令眾人閉嘴,甚至是勸諫大王冷靜,皆取決於長安君現下對文信侯究竟是何看法,而無關於其他。”
韓系外戚和呂不韋爭鬥了十餘年!
一旦呂不韋回朝,韓系外戚必然會遭受重創。
但奇葩的是,身為韓系外戚的領軍人物,嬴成蟜卻不一定會為了韓系外戚的利益去構陷呂不韋,這就很讓人猜不透嬴成蟜的行舉了。
熊啟深深的皺起了眉頭:“長安君行為不可測,但長安君對大王的影響卻太大了。”
“如果長安君堅決要求,大王甚至有可能會因長安君的態度而改變對文信侯的態度!”
“於這等關鍵時刻,長安君不能留在大王身邊!”
嬴成蟜在嬴政心中究竟有多重要,三人都有所瞭解。
他們三人率領數千人付出偌大代價折騰了好幾天,沒準都趕不上嬴成蟜在嬴政面前說的一句話。
在無法判斷嬴成蟜的傾向之前,嬴成蟜對於他們而言就是一顆隨時可能毀掉他們全部計劃的炸彈!
李斯認真的說:“這也是本卿與渭陽君為何深夜密邀相邦相會的緣故。”
“最晚明日傍晚,文信侯的奏章就將呈於大王案頭。”
“待到大王下朝,必將第一時間看到文信侯的奏章。”
“所以明日必須要控制住長安君!”
“如何施為,本卿與渭陽君皆無良策,不知相邦可有法子?”
話落,馬車之內陷入一片沉默。
說來簡單,做來何其難!
那可是兩次滅國的長安君,如何能用武力控制?
那可是備受恩寵的長安君,如何能用強權控制?
許久之後,熊啟終於開口:“本相得到訊息,故韓權貴有意復國。”
“待到秦國下次開啟外戰便迅速於新鄭生亂,先奪新鄭武庫,再復故韓全境,擁韓安再次登基為王!”
李斯和嬴傒齊齊震驚的看向熊啟。
知道二人的心思,熊啟沉聲道:“此事本相早已上稟過大王。”
“只是苦於沒有證據,為免他國宗室惶惶,故而無法處置。”
“然而此事終究可能會導致新鄭動亂,故而本相以為可以請長安君以個人名義前去查探一番。”
如此大事,熊啟不可能壓得住,也不可能不上稟。
畢竟嬴政的耳目不止他一人,在這種大事上欺瞞嬴政的後果,熊啟擔不住!
李斯瞭然頷首:“或許新鄭之亂已經近在眼前,且故韓權貴竟然有意重新擁立韓安為王!”
“一旦新鄭動亂,後果不堪設想,更會令長安君痛失親眷。”
“此事由長安君出面調查再恰當不過。”
新鄭權貴動亂本身和嬴成蟜關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