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好奇的追問:“新區暫行法?”
“何意?”
這是一個完全沒有在這個時代出現過的新鮮概念。
呂不韋、李斯等人也紛紛向嬴成蟜投來詢問的目光。
嬴成蟜放慢語速,吐字清晰的解釋:“新區暫行法,便是暫時用於新區的律法。”
“臣以為如故韓地這等剛剛被我大秦所奪之地,皆可視為新區。”
“臣諫言,於新區暫行極簡之律!”
“除非觸犯暫行律,否則即便其行為有悖《秦律》我大秦也不當懲處,而是應予以教化。”
“如此可以極大減少我大秦官吏的工作量。”
“即便我大秦驟然獲得了大量疆域也不需要增派太多官吏便能完成對一地的管理。”
“而閒下的官吏便可投入鄉里之中,將《秦律》告知新區黔首!”
呂不韋眼中盡是驚喜,忍不住補充:“三王先教而後殺,故事莫功焉。”
“三王將教化放在首位,把刑罰放在次位,所以才能創下偌大豐功、”
“於施行律法之前率先對黔首完成教化,此乃大善之舉!”
呂不韋萬萬沒想到,嬴成蟜竟然又開闢了一個新戰場,即教育戰場。
而這恰好正中呂不韋的好球區。
呂不韋始終以為教化和德治比刑罰更加重要。
迎著呂不韋看待同道中人的目光,嬴成蟜笑而頷首:“便是如此。”
“先教而後殺,可以大大降低新區黔首對於大秦的牴觸。”
“即便因觸犯秦律而被懲處,他們以及他們身邊的人也都知道他們是為什麼而遭受懲處,日後儘量不再觸犯。”
“除此之外,官吏在進行普法宣傳時還可以擇優秀的良家子為弟子,更進一步的教授他們讀律識字。”
“待新區暫行期結束,我大秦便將擁有一批足以充任基層工作的新官吏。”
嬴成蟜選擇緩和衝突,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普法和培養更多官吏的需求之中。
用暫時的退讓來換取未來執法需求的降低,並緩解大秦未來將面對的官吏匱乏問題。
因為在嬴成蟜看來,唯有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才能讓民眾真正信服律法。
若是做不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那就算有一萬條法律也沒用!
馮去疾沉聲駁斥:“一國焉能有二法?”
“若新區執行新法,老秦地卻執行老法,這豈不是對老秦人的不公?”
“我大秦自太子以下至死者以上皆當遵循《秦律》。”
“新區之民本就是戰敗之徒,有何權力不尊《秦律》?!”
大秦律法的基礎就是三個要點。
公平!
公平!
還是特麼的公平!
公子虔用自己的鼻樑骨為代價,向整個大秦昭告了《秦律》的公平,讓所有秦人都明白《秦律》固然嚴苛,但《秦律》卻是在平等的約束著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