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右手施展軍功爵之術,以明確的待遇區分各個階層,讓每個階層都顯得涇渭分明,每個階層都比前一個階層過的肉眼可見的更好。
出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黔首們又被引導著去斬殺更多的敵人。
再配合各種細緻的手段,大秦像一架精密的戰車般滾滾向前。
可若是沒了敵人呢?
軍功爵制失靈,大秦官員的晉升與拔擢必將出現問題。
黔首們更是將終生淪於困苦之中,略加煽動就能跟著造反。
彼時的大秦將會如何,呂不韋簡直不敢多想!
嬴成蟜搖了搖頭:“敵國何其之多也!”
“與六國之戰不過是我華夏內戰,待我大秦一統,我大秦自當北逐草原,南吞百越。”
呂不韋面露嗤嘲:“草原與百越之所以不是我華夏之地,便是因其土地不適宜耕種。”
“若我大秦一統天下之後繼續對外征戰,如何封賞?”
“將草原與百越之地封賞給將士們嗎?”
“那究竟是封賞還是移民充邊?”
“將士們果真會為了那貧瘠之地而悍不畏死嗎?”
“且若大秦一統天下之後依舊要連年大戰,致使生靈塗炭,那這一統要之何用!”
嬴成蟜反問:“但呂相之行事卻不像抗拒侵吞天下之意。”
“呂相自任我大秦相邦以來,我大秦增置三郡之地。”
“若我大秦日後果真一統天下,呂相當有奠基之功。”
呂不韋耐心解釋:“本相從不抗拒侵吞天下。”
“本相之意,在於大秦絕對不能太早的侵吞天下。”
“在吞併諸國之前大秦必須率先完成內部改革,以新的治國之術取代商君之術。”
“待新的治國之術貫徹上下,即便未來我大秦不再連年大戰,我大秦依舊可以有條不紊的運轉。”
“本相同樣不抗拒征戰與軍功爵制。”
“在新的治國之術貫徹落實之前,大秦依舊需要依靠軍功爵制來維持戰意,應對諸國之爭。”
嬴成蟜瞭然:“《呂氏春秋》便是呂相為大秦尋找的方向?”
呂不韋笑而頷首:“然也。”
“本相以道家思想為基石,以無為而治為方向,以周禮之度定人之價值,兼墨家之公平、名家之思辨、法家之治國、兵家之權謀、農家之地利撰《呂氏春秋》。”
“此書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當為治國良策,更可為治天下之良策!”
說起自己的思想,呂不韋越說越激動:“本相意欲花費十年時間,以本相的思想逐漸替換商君的思想。”
“自上而下的廢除弱民之法,逐漸放鬆秦律,讓大秦黔首的生活比之諸國都更為優渥,讓他們因自己是秦人而自豪。”
“再於軍功爵之外另闢一途,令君主可以課群臣之能,按能力與功勞為群臣分派職位。”
“同時讓大秦上下形成忠孝仁義之風。”
“讓我大秦將士不再只為個人富貴而戰,而是為我大秦而戰,為王上而戰!”
嬴成蟜一直沒有插嘴,靜靜聆聽著呂不韋的講述。
嬴成蟜必須要承認,呂不韋的思想是有可取之處的。
就如那忠孝仁義之說,後世千載王朝無數英豪都證明了這確實是非常有效的馭民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