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安釐王弟忌憚信陵君如斯,也不過是罷其官職、收其兵馬,卻未傷其性命。”
“本君何必歸降韓國?大不了在大秦做個悠閒公子,縱情一生。”
“但騰假守若不願歸降我大秦,那宛城就免不了一片屍山血海。”
“屆時大量韓軍無辜身亡,騰假守也誤了性命,宛城卻依舊會落入我大秦囊中。”
“何苦?”
騰夫揹負雙手,聲音堅定:“我宛城擁兵六萬,更能徵募十餘萬民兵戎守城池。”
“而你秦軍不足十萬,便是不惜一切代價的猛攻,又如何能破我宛城?”
“若宛城果真會出現一片屍山血海,也定是由秦軍的屍骨血肉築成。”
“長安君,切莫自誤!”
嬴成蟜輕鬆的笑著:“何須本君猛攻?韓國自己會投降的。”
騰夫撇了嬴成蟜一眼,甚至懶得回應這句話。
我們自己投降?
我剛剛說了那麼多話,難道都白說了?
嬴成蟜耐心解釋:“秦韓宜陽之戰時,韓國屢次險些大勝我大秦,雖然最終發兵十萬卻陣亡六萬、被俘三萬,卻血性猶存。”
“至秦韓伊闕之戰時,韓國向魏國與大周求援,我大秦武安君以十萬兵馬對陣周韓魏聯軍共二十四萬,雙方兵力極其懸殊。”
“但韓國朝堂不敢戰,魏國又自認己方是援軍,何故比韓軍犧牲更多?”
“利用這一間隙,我大秦武安君全殲二十四萬聯軍,從此韓國由盛轉衰。”
“一場宜陽之戰,一場伊闕之戰,已經打沒了韓國的血性。”
“此後,我大秦屢攻韓,韓國屢獻城。”
“近五十年間韓國獻給大秦的城池已有三十餘座了吧?”
“而韓國還剩下多少城池?”
騰夫不願意回答這個問題,陳禾卻是給出了答案:“四十六座。”
這個答案讓騰夫和隨行家兵們都心口發悶。
這還只是割給秦國的,還有割給趙、魏的呢!
近五十年間韓國割出去的城池數已經比韓國現有的城池數更多了。
昨日割五城,今日割十城。
大韓都快被割到亡國了啊!
騰夫強提心氣,沉聲開口:“即便朝堂決議投降,我軍也死戰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