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大,現場方位照搞定!”楊擁軍興沖沖走進院子,頭頂冒著白氣道。
“好的。將院內外概覽,特別是西二樓—都補照一下?昨晚上外面光線太暗,閃光燈補光有限照的效果差吧?”春光問:
他對楊擁軍很看重,小夥子長得帥,性格內斂、好學上進,執行力強,頗有當年他年輕時的影子。
小楊欠缺之處是入痕檢專業時間短,經歷疑難複雜的大要案少,假以時日,必定是技術探組頂樑柱!
“我就去!—201室內要不要補照?”小楊盯著自己的偶像問:
他剛分配到刑偵大隊技術探組,就聽說了一位痕檢前輩艾春光,曾經是技術探長,現在是分管刑事技術工作副大隊長。
這位前輩是痕檢專業工程師,市局刑事技術專家,利用專業特長屢破大要案,很具傳奇色彩。
後來幾經接觸,發現艾大平易近人、專業精湛、喜傳幫帶,是一位難得的良師益友。他便有心跟學,盼望有朝一日能像艾大一樣出彩!
“行!先拍一組原始概覽照片,再將窗簾拉起來重拍。”春光叮囑道:
他喜歡好學、動腦筋的年輕人。儘管小楊是85後,卻很對他的胃口,是以每次勘查現場,他都一點一點“教授”。
多培養出一名技術骨幹,對喻劍、闕昊天是一種分擔,也是為桐溪警方刑事技術梯隊搭建—做了一點兒實事!
以魏明直為首的第一代刑事技術“江南7怪”,法醫變化大;擔任現場勘查、痕跡檢驗、照錄影的技術員,保持相對穩定,唯一10年內離開刑偵大隊的是—翁其明。
翁其明說話有些口吃,酒量驚人,雅號“不倒翁”。他擅長現場錄影技術,愛鑽研影片監控前沿科技。在警局,誰家有喜事,都願意找他幫忙攝像;哪個想安裝攝像頭,也找他。
他來者不拒,盡心盡力,免費服務。同事們覺得麻煩他—不好意思,往往喜歡請他“喝頓酒”答謝。他正中下懷,拖著闕昊天一同出席;闕一把不在,就拽喻劍,很少找春光。雖然嘴上不說,茶壺煮餃子心中有數,他知道“艾蒿”愛書不愛酒,家裡事情多…
長此以往,不倒翁結下不少好人緣。牛濛副局長分管治安大隊後,擬推進全域性“天網”工程建設,相中翁其明。牛局找到張正義反覆協商,終於將他—挖走!
技術探組很快在警員調整中,補充兩名新生力量小阮和小時。在崗技術員第一次突破4人達到五人。然而接下來5年內,小阮、小時因不同原因,先後調離。
針對現場勘查任務重、資訊網上傳輸要求高,艾春光屢次打報告“技術要加人”?幾經努力,技術探組終於先後分配來柏青山、童世嘉和楊擁軍…
看到小楊在西二樓走廊對自己做出“OK”手勢,春光跺跺腳,大步往中心現場走。
他剛停在201房間門前,就收到闕昊天一條簡訊,意思是—市局來人,可能要來現場?他當即回覆歡迎指導!
回完簡訊,艾春光再度審視現場:
地面、床上、門窗等—均已處理完畢。和“王晴”有關的物品都提取、運走。不大的單間,相當於“翻了個底朝天”?
他告誡自己——必須慎重、再慎重。一方面是對亡者負責;另一方面是即將面對市局援軍,必須超前想到汪支等可能提出的問題,並作出合理解釋…
思考良久,春光對小楊道:
“現場就先這樣…你帶上相機和捺印工具,我們去找賓館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