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相當於蘭蘭家普漲一輩,或者說老寧家普降一輩。蘭蘭嫁到別人家—漲輩分,橋歸橋、路歸路,她無所謂。
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她忌憚蘭蘭嫁入自己門庭,害得寧家直系親屬都掉輩分。在農村有一條不成文的說法—“翻輩”佔贏,“掉輩”倒黴!她當然害怕苦日子剛剛過舒坦點兒!
“不反對”是為了兒子—
小富子是大兒子。她對頭生子疼愛有加,稱得上頂在頭上怕曬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後來子女多起來,說內心話,對小的感情要淡漠些。
小富子又爭氣,每年砍毛竹、跑運輸,從來不曉得偷懶,他一年到頭,多得不講—掙回5萬塊錢是有的。掙錢也不亂花,都交給她存起來,說是“要靠自己蓋樓房,不靠老篾匠”!
現在,兒子相中蘭蘭,愛得死去活來,甚至不惜和篾匠“斷絕父子關係”。她無論如何不忍心看大兒苦得像吞了黃連;看到—好端端的一家人,就這麼散了。
老寧家在泉水村那麼高的聲譽,要是因為“大兒子講老婆”不順,弄得支離破碎、名譽掃地?恐怕死狗子要笑出尿來?
再說,蘭蘭姓“柳”—終歸是她孃家人,做成寧家媳婦,對她來說,是親上加親。搞不好她老了、病了,還指望蘭蘭服侍;死了要靠蘭蘭送終?
三個小兒子讀書的讀書、學徒的學徒、當兵的當兵,將來還不曉得在哪裡安家?兩個姑娘還小,最終總是要—嫁為人媳,也是靠不住。
——算來算去,還是大兒子“好”;輩分和安度晚年相比,顯然後者重要!
是以柳媽媽一方面當著丈夫面,反對小富子和蘭蘭交往;另一方面,每個月都偷偷給兒子多留下一些零花錢—搞物件要花錢,反正肥水也沒流進外人田…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寧家老大喜歡上柳家小裁縫的訊息,最終散播開來。說媒的偃旗息鼓、不再登門。
轉眼間,寧遠貴22歲中專畢業,分配到北伏小學教書,也到了適婚年齡。寧篾匠夫婦再度著急起來—
老大沒接,總不能把老二也耽誤了?怎麼辦?
他們跑到街上小學找“二兒子”商量。
寧老二看見父母很高興,一聽來意笑了!他耐心安慰道:
“你們莫操我的心。我讀書時就談好物件了。你們未來的兒媳婦是我的學妹,將來畢業也當老師。
等她畢業了,我在學校有宿舍,先結婚—房子的事慢慢來?反正不會要你們在妙嶺蓋房子。”
寧篾匠難得一笑,稱讚道:
“嗯,老師好、老師好!”
柳媽媽樂開了花,興奮要求:
“你放假帶媳婦回家去,讓我好好看看。我燒好的給你們吃!還有見面禮,見面禮不能少!還要找‘媒人’—一邊一個…”
寧遠貴微笑點頭,連連說“好”。
“你大哥麼樣搞哦?上不上、下不下的,唉—”寧老孃開心勁兒一過,便皺著眉煩起大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