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春光辦公室是單間,使用面積13.25平米,按照9平米的1.5倍配置,符合副主任科員辦公場所規定標準。
為了這間辦公室,春光一再推辭:大隊長程勇是副科實職,還和楊志金副大隊長共用一間,他有何德何績獨享?
程大堅持安排,基於兩點——
一是艾春光使用此間不違規;二是刑偵宣傳工作全仰仗他春光“一支筆”,需要安靜免擾的外部環境!
他只好心存感激接受:合規合情合理的安排,再推卻,就顯得矯情了…
春光離開五樓,忐忑不安回到自己辦公室,站定——
靠背椅後牆上,懸掛一塊匾額,裡面裝裱著高平書寫的四個楷體大字—竹品儒風,頗具顏體楷書的神韻。
求這幅書法作品,他下了大工夫,最後請岳父出面斡旋才得手。
他對“竹、品、儒、風”四個字,情有獨鍾:
桐溪縣是全國十大竹鄉之一,“竹”有鄉土氣息。農村長大的他,尤喜毛竹。老家屋後是漫山的毛竹,一年四季翠綠挺拔,隆冬偶遇大雪,日出後,雪“簌簌”落下,壓彎未倒的毛竹抖抖身板,依舊挺拔、不改顏色。很小時候,他就撿拾筍殼葉賣錢,去買小圖書、牛皮筋什麼的。
讀大學時,他博覽群書,才弄明白—毛竹播種後,4年只不過長3公分,第5年以每天30公分的速度生長,只用兩個月就長到15米,脫掉筍殼葉、散枝成竹。兒時眼裡普普通通一根毛竹,居然蘊藏著如此不可思議的成長曆程—頭4年,毛竹將根在土壤裡延伸了數百平米,後一年春天,才得以實現數週暴風式華變。
春光覺得自己的刑警生涯,恰如毛竹成長,先有紮實苦幹,才有厚積薄發,得到社會認同。2002年他已工作8年,還是一名科員級技術員,又幹10年,如今成為副科級副大隊長,是桐溪縣警局不在副科實職崗位上,享受副科職級待遇歷史第一人。
他對“竹品”的讚譽是—剛正不阿春長在,內有空靈品自高。折射出他理解並執著的刑警品行:剛正不阿、虛心自律!
“儒”字對於春光,是“人需”合體,要做到—甘為人需、能擔人需。他覺得幹刑警,就應當做到心甘情願為受害人付出;有足夠能力擔當受害人維權訴求。
“儒風”即為春光推崇的刑警風範:風風火火去揭示真相、破案緝兇!
艾春光目光移至牆角書櫥,最上面一檔一溜放著10本國家級刑事技術研討會論文集,每一本里都有他發表的論文。他的自我要求是每一年至少寫1篇,累計已有11篇。
在他看來,現場勘查、痕跡檢驗工作絕不能僅僅停留在經驗層面,而要對大量偵探工作實踐進行分析、提煉,形成理論研究成果,推介給全國業內同行分享。這樣,才算將技術偵探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他拉開書櫥玻璃門,大手觸碰到閔教授寫的“命案現場重建”專著—每次遇到疑難命案,必須參閱,又縮了回來?
“唉—”春光喟嘆一聲,輕輕關上書櫥,緩步挪至靠背椅坐下,仰靠閉目思索:
幹了16年案子,還做不到心若止水?畢竟是一起失蹤案,說不定警方參與下,幾天後就找到寧遠富了?再說寧生死未卜,自己現在就操心“被害現場”,豈不是杞人憂天、自尋煩惱?
倒是要抽時間去技術探組看看…
“學長,昨晚沒睡好?”喻劍聲音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