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村的村長家也有收音機,已經知道高考恢複的訊息了,全村的喜悅程度一點都不比採石村少。
村長今天在姜小慈家這邊吃喜酒,因此很多人都圍過來,問接下來應該怎麼辦?虞長青現在是吳荷花的上門女婿,是大河村的人了,沒想到村長竟找他拿主意。
“長青,你是大城市來的,有見識,你來說說,咱們村應該怎麼辦?”
讀書不管對城市的孩子還是農村的學子,都一樣重要,虞長青說:“高考恢複最缺的是什麼?是師資力量和教輔材料,村長,你現在趕緊安排人,用最快的速度到縣城書店,能買到什麼資料,就買什麼資料,然後辦個學習班,把大家集中在一起,專攻複習,就算今年考不上的,這高考恢複了,就不會再停辦,明年還能接著考!”
可不是,村長說:“還是你們年輕有文化的人,說出來的章程靠譜,就按照虞知青說的辦,村部先墊錢,誰家有需要複習高考的,教輔材料平攤,從明年的工分裡扣,別耽誤時間,趕快去縣城搶資料去!”
轟轟烈烈安排下去,村子裡高興的像過年,姜小慈看到小姑父落寞的站回角落,望著那些符合條件參考的人,神情真叫人心疼,小姑姑默默的陪著,看著也那麼傷心,他們結婚呀,為什麼不高興?
姜小慈不懂就問:“姑父,你只比小叔大兩歲,他能考,你也能考呀?”
虞長青心裡湧起苦澀:“我這家庭成分,連報考的資格都沒有。 ”
姜紅玉聽到這話,心裡難受極了,悄悄和吳荷花說:“長青他人那樣好,學問也大,他為什麼不能考?媽,真是不公平。”
吳荷花剛才已經聽姜小慈說過了,姜成平被老丈人訓著,今天就開始複習讀書。
她心裡既高興,又替女婿難過,她說:“你先不要急,等事情都安排下來,我找村長問問,小慈說,你和長青日子會越來越好,結婚當天高考恢複的訊息就來了,這就是好兆頭。”
……
下午,齊老爹來大河村商議恢複高考的事。
齊老爹說:“現在要資源整合,勁要往一處使,你們大河村統計一下,有多少人符合條件參加這一次的高考,一起集中到鄉鎮高中去複習,長青也去,有他帶頭,大家的學習勁頭肯定更好。”
吳荷花心中一喜,連忙問道:“長青有個家庭成分問題,他能考嗎?”
齊萬林是打聽了才來的,說道:“我去縣教育局問過了,他是上門女婿,趕緊把他的戶口落到你們家來,可以參加考試。”
這個訊息不亞於救命稻草,把虞長青從困境裡拉了起來。
就這樣,附近幾個村子能參加高考的,都集中到鄉鎮高中去了,由學校老師輔導著,統一複習,一時間,鄉高中擠得滿滿當當,一到飯點,都是圍著送飯的家人。
……
姜小慈每天陪著姑姑和嬸嬸,一起去鄉裡給叔叔姑父送飯,中午一頓,晚上一頓,幾天之後,學校裡搞了男女分開的大通鋪出來,路遠的就不回家了。
複習的氛圍緊張激烈,大家埋頭學到半夜一兩點,早上五六點又起來挑燈苦讀,供銷社的蠟燭、燈油都不夠賣了,家家戶戶湊了照明工具往學校送。
時間就在爭分奪秒中到了十二月份,高考這天,全國上下幾百萬的準考生進入了考場,姜小慈和大家一樣等在考場外面,奶奶、姑姑、嬸娘,還有齊老爹都急得團團轉。
只有姜小慈不著急,她覺得小叔姑父那麼刻苦,就算考不上也不要緊,因為已經盡過最大的努力了。
估分之後,虞長青的成績妥妥的能考回首都去,姜成平的成績也能考上省城的大學,一家能出兩個大學生,吳荷花高興得快瘋,直說祖墳冒青煙了。
知青裡面也考上了兩個,和虞長青關系最好的何知青,同樣考回了首都,何知青、姜成平的錄取通知書已經拿到,虞長青的通知書還沒有到。
他心裡忐忑不已,隱隱覺得這事要出變故。
很快,齊老爹幫著打聽出來,他語氣透著憤怒和無可奈何:“我找縣教育局的朋友問過,是首都那邊寫了舉報信,說他爹是反動分子,說他這樣的人參加了高考也不能被錄取,還要問責縣教育局是怎麼審核的呢。”
虞長青已經聽不下去了:“我就知道,他們絕不會讓我再回首都。”
……
連著幾天,家裡的氣氛凝重到了冰點,誰都不敢高聲說話,生怕哪一句戳到了虞長青的痛點。
姜小慈特別不安,問顧聞英:“媽,姑父都考上了,憑什麼不讓他去啊?我們就不能跑到首都去告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