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第三十三個故事
皇室祭祖的訊息多由宗室和禮部負責, 冉佳怡要做的並不多,得知這個訊息,只是挑挑眉, 如常吩咐下人們準備起來。
祭祖的儀式很是複雜, 準備了將近半個月, 到了欽天監挑的好日子,這才一切準備妥當,而這時候莊子裡的作物也已經全部收獲, 幾百畝田收獲的果實足足裝滿了好幾間屋子,整個莊子上下滿是豐收的喜悅。
而朝堂內外,除去皇帝這個一國之君外, 最高興的就是掌管天下錢銀的戶部尚書了。
當任戶部尚書恰巧姓錢,卻偏偏是一個農家子出聲, 家裡窮的叮當響, 掌管的戶部也不遑多讓,好在臉皮夠厚,不管誰來,都能幾句話頂回去,硬生生保住了戶部為數不多的錢糧, 可總有躲不過去的時候。
這邊來個水災、那邊來場戰事,一花錢那錢袋子就如破了洞漏個精光, 錢尚書的臉一年倒有三百六十天跟人欠了他債一樣黑,對誰都沒個笑臉。
如今情況可不一般了,紮根莊子半個月, 眼見著糧食進屋, 錢尚書第一時間買了不少糧種, 打算今年家裡的田地就種這個, 娘子也不需再勞神,也不止他這麼幹,不少家境不好的官員都偷偷買了一些。
至於剩下的,自然沒人敢動,只命人好生儲存,待來年播種前盡快運往地方種下才好。
因著有了底氣,錢尚書對皇室祭祖要掏的大筆銀錢雖然依舊不大樂意,可還是高高興興付了。
如今皇家的子嗣不豐,祭祖倒也簡單,皇帝、冉佳怡這個正宮皇後、以及宮內唯一的小公主三人能踏足室內,至於其他後宮一應妃子們,則是沒有進入皇室祠堂的資格,只能在室外行禮。
皇帝膝下尚且無子,只一個女兒便格外顯眼,為表對這個女兒的重視,皇帝還給人賜了一個封號,名太平,寓意大靖朝以後太太平平,對於一個公主來說是很看重的意思了。
只是曹貴人的位份卻並沒有再往上提,依舊在貴人位置待著,且似乎惹了皇帝的不悅,自從小公主出生後就未曾侍過寢,好在曹貴人安居一隅,帶著女兒很是怡然自樂。
就這,也是宮裡很多女人想象不到的好日子了,說到底皇帝的寵愛還沒一個皇嗣的存在來的靠譜,至少,有了皇子皇女,宮中下人便再無人敢隨意欺負,不得寵的宮妃受到的苛待可不老少。
在一個天朗氣清的秋日,枯葉打著璇兒落下,祭祖儀式正式開始。
皇帝皇後均身著一襲正裝,公主由下人們抱著,三跪九叩,太監大聲宣讀早已寫好的頌詞,一年歌功頌德,宗族、官員跪倒一地,齊齊高呼萬歲。
那一瞬間的氣勢,彷彿自己是萬民所向、天降之子一般,比起當初登基那一刻的美妙滋味也不遑多讓,皇帝察覺到了久違的滿足感。
而在祭祖儀式後,分裝好的糧種便有工部的官員分派,成批成片的送往地方,另配上莊子上研究透徹的的種植、收割、儲存、以及食用辦法。
唯一的遺憾便是種子有限,每一處地方也只能分到一部分,不過第一年也足夠了。
官員們有自己的路子,自然知曉其中真實,可老百姓們卻不甚清楚。
田地就是百姓的根,糧食更是百姓的命,便是官府,想要強求百姓們改換作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這本是一件好事,並不好強迫的時候。
但當官的向來長了十個心眼,知曉這一年正是治下出業績的大好時機,自是千般萬般誘。惑著百姓種下新糧種,且不提先前皇後求下來的免去一年賦稅,吹的産量更是誘人至極。
有那膽大的、或者土地貧瘠産量不佳的,自是動心,種下糧食忐忑等待來年的收獲。
隨著糧種一起種下去的,還有老百姓間絡繹不絕的討論,幾乎整個大靖朝人都知道,這是宮裡頂頂尊貴的皇後娘娘發現的高産量種子,獻給了皇帝陛下才得以給百姓們種植。
此時第一茬還沒收獲,談不上好壞,也就只能說說,種都種了自然是要好生伺候,總歸沒有賦稅,只要種夠飽腹就是賺的。
沒有人知道的,冉佳怡曾經開辦的慈幼院,裡面的孩子逐漸長大,有了自己的能力,也開始聽從恩人指揮,流向大靖朝每一片土地,現今他們只是沉寂,隨口傳些人人皆知的好訊息,只待來日好訊息傳來,就是皇後好名聲盛傳之時。
————
皇宮這邊,在祭祖之後,皇帝很是亢奮了一段時間,早日上朝、晚睡批奏摺,官員們提出的各種治民舉措更是帶領一眾大臣認真研究,儼然一個十佳好皇帝的狀態。
冉佳怡只靜靜瞧著,清楚並不能維持太長時間,再好的激勵力度也有限,而皇帝的精氣神早晚會被磨光。
果不其然,出了年關再開朝,皇帝的狀態就恢複如初,提不起勁兒來。
皇帝陛下在興奮下去後,終於又想起了自己的子嗣問題,他這麼努力又有什麼用呢,總歸不能留給親生子嗣,自己勤勤懇懇、到最後不還是便宜了礙眼皇兄家的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