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大力倡導下,改革當時迂腐的教育體系,興辦新式教育,又積極主動學習外國先進科學技術,修築大量鐵路, 推動民族工業發展,乃是華夏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愛國志士。
但是,這跟讓葉天生出手有何關係?
大夥心裡暗想。
即便你是張之洞的親孫子,也不過是一個名人之後。
前人的豐功偉績,終究還是屬於前人,跟後代子孫八竿子打不著。
換成一百多年前,或許還會有人看得上這份家世背景。
現在嘛——
你咋的算個錘啊!
“張之洞的親孫子,暫且不論真假,就是真的又怎樣?”
“不會以為死了一百多年的人,還能有多大的能量吧。”
“這老傢伙太搞笑了,用這個笑掉大牙的理由,也想請得動葉大師。”
旁人的冷嘲熱諷,令張志敬羞愧難當,老臉漲紅。
他真想抽自己一巴掌。
現在都到了怎樣的重要關頭。
自己居然說出這種除了招致冷言冷語的滑稽理由。
對方只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說不定連張之洞的生平都不瞭解,又怎麼看待這一層關係。
除非葉天生跟他爺爺有交情,不然幹嘛要幫他。
張志敬想到此處,不由地搖頭苦笑。
自己是有多荒唐,才會萌發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就在他打算徹底死心時,忽而聽到葉天生悵然若失的說道:“古來世運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裡在學。”
回憶彷彿被電擊了一下。
一切時光倒轉,往事歷歷在目。
短短的一瞬間,葉天生腦海閃過無數畫面,彷彿昨日重現,又回到那個似是而非的年代。
可冰冷的現實卻是把他硬生生拽了回來。
“張公,想不到轉眼間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
“曾經,對於華夏的未來,我與你各執己見,從不肯退讓。”
“而今,你已成為歷史的塵埃,我仍在見證著歷史。”
“不知當你看到今時今日的華夏,心中又會有哪般的感慨呢?”
葉天生思緒萬千,心中悼念。
既然是故交後人,他若坐視不管,未免有失情誼。
可是作為故交,他此時更應有所表示。
“不肖子孫!”
“你根本不配做張之洞的親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