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是照本宣科式的表演,沒有特點。
再說了,一條過也是因為所有演員狀態都很好,配合的不錯,和關世沒什麼特別大的關係。
吳秀霖可以肯定,如果讓他來演,絕對能演的更好,讓沮授成為整部電影的亮點之一。
他可是曾經的一線啊!
咖位比擔任主演的兩個老戲骨還高一些,屈尊演一個配角,完全有能力做到!
“老唐...”
吳秀霖開口找唐元朗說和。
兩人是很不錯的朋友,不然唐元朗也不會在吳秀霖糊了以後,還帶他來片場。
“再看看吧,這個新人也沒出什麼錯。”
唐元朗掏出一支菸,點了半天沒點著。
“那也就是沒出錯,換我來演,肯定更出色啊!”
吳秀霖有些急,倒不是沮授這個角色有多好,而是隻要他參與了演出,就代表了復出的可能。
他可不想因為一個女人毀了一輩子,婚內出軌,多大點事啊?不還是那個女人主動靠上來的嗎?
場外的事沒影響到場中,關世的表演還在繼續。
被叉出去後,關世就來到了“黃河”邊上。
與此同時,攝影機也開始動了。
這一幕採用的是推鏡頭拍攝,攝影機由遠而近,朝物件不斷推進,使畫面呈現由整體到區域性,由分散到集中。
作用很簡單,突出主體,也就是“沮授”這個人物的內心。
以此來反應袁紹的判斷失誤,以及臣下黨爭的混亂,為曹操後來的翻盤進行更進一步的鋪墊。
關世主動向鏡頭姍姍走近幾步。
不知情的人感到莫名其妙,推鏡頭了,你怎麼還往鏡頭前面走?
但看到鏡頭內容的人,卻全是眼前一亮。
這時候的關世,下半身已經不在鏡頭內了,但從上半身的形態,依然能看到整體所呈現的步履蹣跚。
關世將眼神放得很遠,眉頭微微一挑。
這是他看見的場景,沮授在回憶。
《官渡》到底只是一部電影,和他的記憶並非完全一樣,但這一幕場景,記憶裡是有的。
黃河邊的沮授,在回憶過去。
回憶當年與袁紹初見,高論“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長安,覆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誅討未服”。
那是不亞於隆中對的問策,也正是這一番論策,讓沮授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上任監軍,成為袁紹在軍中的直接代表。
而後又在回憶連續三次獻策被拒絕,權力被分散,漸漸連軍帳都進不去。
關世從回憶中把自己拉回來的時候,眼神立刻跟著回來,飄忽不定,滔滔黃河水流淌,卻不知道應落在何處。
沒有了志大才高、文武雙全,只透出些許無奈。
“在上者...驕縱,在下者貪功,悠悠黃河,焉能回還!”
“......”
“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