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慶功宴之後。
朱標大婚的事,終於被提上了日程,整個金陵城內張燈結綵,不知道的還以為又過年了。
各方大臣也都受到了前往朱標大婚的邀請。
英國公府。
“這就是市場交易管理司的調查結果?”
蕭寒對著拿著市場交易管理司提供的資訊過來的姜右問道。
“是的殿下。”
姜右應聲。
“嗯…和我預想的差不多,他們的成本之中運輸和工匠的費用都高了太多,以至於咱大明的紙價居高不下。”
“就這麼決定了,咱大明造紙廠出廠價比他們的成本高上三成。”
“那些商人,能不能活下來,就看他們自己夠不夠機靈了。”
蕭寒說著,拿起一張紙,唰唰兩聲便寫下了一道命令。
這些參與到了大明造紙行業的大商人,各自偏向其實都不同,有的手底下匠人更靠譜,有的的原料和成品的轉運能力更強一些。
蕭寒也拿不準,大明造紙廠這一隻猛虎一下子撲進這造紙行業之中,到底會發生什麼反應。
不過,他也並不在意,蕭寒相信,以他給這些商人留下的生存空間,哪怕面對大明造紙廠一整條產業鏈生產線的降維打擊,也一定有人能做到破而後立的。
至於具體誰活下來,誰破產倒地,蕭寒都不在乎,只要不是一下子崩盤,那麼一批人倒下了,只要蕭寒不讓大明造紙廠直接把行業弄飽和,一定也會有另一批商人站起來。
這倒不是這些商人真的天生人人都有狗鼻子,哪個行業還有餘量還有進步空間,一眼就能看出來。
而是,沒有選對的,最後都是落得個產業變賣,淪落街頭。
能堅持下來的,無一例外不是選對了的幸運兒。
這也是為什麼,後世常說,別聽成功者講方法,多聽失敗者講教訓。
因為成功的人,不一定能說出哪條路行,但失敗的,一定至少能說一條,哪條路不行。
“諾!”
姜右應聲,立刻下去安排蕭寒的命令。
解決了造紙產業鏈那邊的事,蕭寒終於也是得閒,開始工作了起來。
這工業、經濟學的教科書蕭寒這邊還沒有寫出來,朱標那邊可是一直都等著要呢。
蕭寒自然也不能讓朱標等待太久。
尤其是《大明經濟學》這必須的先給老朱家安排上,畢竟工業這邊自己還能直接辦一下,但是經濟要是一直自己看著那可太累了。
經濟能否強盛,可是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軍強大與否。
要知道,大明這個時期,其實已經算不上冷兵器時代了,成吉思汗到處出征的時候,就已經用上大炮了。
到了老朱建立大明的時候,火炮和火器對於作戰已經頗為重要了。
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在武器層面,就是比不過別人。
而火器這玩意,可是出了名的費錢。
“風雪!”
蕭寒方才整理了幾頁,朱標便在此時推門而入。
“怎麼了?”
“你這會兒不應該是很忙才對嗎?”
蕭寒看著朱標不由得問道。
“咳咳!”
“娘給你弄了一劑湯藥,我來給你送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