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之上,春風吹,戰鼓擂,一排排戰船猶如巨獸,兇惡的目光盯向了西方,似要隨時撲上去,將敵人生生吞噬。
大明討夏大軍即將出發,旌旗獵獵,在依舊冰涼的風中不斷飄動著,岸上大明的文武百官排列在朱元璋和朱標身後,目送著一艘艘戰船之上的討夏大軍。
徵西大將軍沐英!
前將軍朱文正!
左副將軍何文輝!
右副將軍藍玉!
如果只是看武將陣容,這麼一群年輕人帶兵肯定和原軌跡上湯和、傅友德、廖永忠這群人這樣的淮西老一輩明星陣容沒法比。
畢竟,現在的沐英還不是威震的沐王,藍玉也還不是橫掃漠北的藍大將軍,他和朱文正的戰績還僅限於血戰洪都,擋住陳友諒大軍的攻勢,為朱元璋獲得勝利贏得了時間。
若是正常情況下,老朱自然也是不會願意讓這麼一群聲名略若一籌的年輕一輩人來領軍出征的。
但,在這一群人中,還有一人,隨軍軍師淮西小先生,蕭寒!
正是因為蕭寒的存在,才讓大明的一群老一輩大將無話可說,畢竟,蕭寒在淮西的勳貴中的威望,可和他的年齡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蕭風雪,無論是在淮西勳貴內部,還是在民間的名聲,蕭寒都不弱於淮西老將。
“諸位將士,明夏之國,不識天數,屢次與咱大明虛與委蛇,陽奉陰違!挑釁咱大明威嚴,割據蜀中天府之國,妄圖脅民自立,罪無可恕!”
“這口氣,咱咽不下!”
“別的也不多說了,這杯酒,咱敬你們,待諸位得勝歸來,咱再擺宴慶功!”
朱元璋高舉酒杯,一飲而盡。
“為陛下效死!滅明夏逆賊!”
沐英高舉手中長槍一聲怒吼。
“為陛下效死!滅明夏逆賊!”
“為陛下效死!滅明夏逆賊!”
…
一聲聲怒吼,在一艘艘戰船之上此起彼伏,風帆揚起,船錨收束,向著明夏方向逆流而上。
“風雪,此番我大明發精兵十萬,討滅明家偽朝廷。”
“那明家雖然不過是冢中枯骨,但若是壓上全部,也能拿出十多萬甚至二十萬大軍,而蜀地山高路險,易守難攻,不知小先生以為吾等該如何快速攻克?”
旗艦中,沐英看著桌案上的地圖,對著蕭寒詢問道。
“偽夏不足為懼,古之三國,蜀國之所以可以憑藉一州之地,對抗魏吳,那是因為他們除了有蜀地,還有漢中,還有南疆,其地雖說一州,但實際地盤大小堪稱三四州之地,只不過開發程度較差,人口較少,國力才顯得不濟。”
“而如今,漢中已經在我大明控制之下,偽夏已經北大門被我們關死。”
“而南疆同樣不在偽夏手裡,當地存在著土司和梁王兩股力量,這兩夥人,唇亡齒寒之下還是有可能加入戰局的,我們要做一些防備才行。”
蕭寒捏著下巴,指著地圖接連數點道。
在蕭寒看來,夏國雖然有不少兵力,但真正戰力與一路征戰的大明將士確實差了太多。
畢竟,夏國的人口還不到九萬戶,也就是五六十萬人罷了,不過這顯然不合理,畢竟大明的人口不算流民的話也就一百多萬戶,結果為了攤丁入畝,在朝廷的徹查下,豪強家隱藏的佃戶幾乎是這個數字的數倍。
不過這也難怪,畢竟元末大亂,原本的七八千萬人就算戰亂死了不少,也不至於直接變成十分之一,其中大量人口乃是因為失去土地在家鄉活不下去,成了流民,而這個時候世家豪強可不會出糧濟世,乃是大規模收攏佃戶,隱藏人口,自然會造成這種情況。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歷史上洪武年間從立朝到十幾年的時候,人口直接翻了十倍,畢竟老朱可不會慣著那群人,一番戶籍改革,你吃下的人口,都得給咱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