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兩個作者的聯動處,一者為獨臂神尼,也就是碧血劍中的阿九,鹿鼎記裡面的長平公主,她的徒弟呂四娘,是民間傳說人物,也是梁羽生筆下的超級女俠,一手斬了雍正的腦袋。
這一點金庸在寫獨臂神尼的時候,專程在後面寫了呂四孃的名字。
另一者就是彭瑩玉,也就是倚天屠龍記裡面的五散人,不過金庸筆下的彭瑩玉和梁羽生筆下的彭瑩玉明顯不是一個人,這上面需要處理一下,同時在梁羽生的筆下,張三丰是一位活到了明朝中期的人物
將這一切都敲定之後,陳嶽坐在桌前,不覺動筆。
這一次,武俠不再是玩票之作,陳嶽必須要認真鋪墊了,而原本要縫合的少年趙淵,這時候反倒無關緊要,陳嶽也沒有再往這上面費心思。
越女採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
雞尺溪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伴隨著歐陽修的詞,這承接射鵰英雄傳的神鵰俠侶起航了。
面對了一次【罪血原因】,陳嶽現在需要好好修養一段時間,將自身狀態重新提升到最巔峰,然後去尋找道尊,尋求突破,至於洛穎穎這種事情,相比於陳嶽本身的突破,這種事可以往後面放一放。
神鵰俠侶這本書,最為爭議的地方,顯然是小龍女失身一段劇情,金庸在寫作的時候不講究,直接把道門中的大人物尹志平給掛了上去,讓尹志平被罵了很多年,直至新修版被改為了甄志丙,才讓尹志平脫離了罵名。
而這一段綠帽情節,怎麼說呢……港人是喜歡綠帽的。
如果你覺得神鵰俠侶的在第七回的【重陽遺刻】十分噁心人的話,那麼黃玉郎漫畫版的神鵰俠侶第十二回更能夠直觀的衝擊人的心靈,並且因為這第十二回的畫面太過寫實,為了害怕青少年的心靈受到影響,以至於這一回喜提和諧套餐。
那麼在知曉了神鵰俠侶中存在這個雷區,陳嶽還會繼續寫下去嗎?
貼吧老哥有句話說的好,你覺得是屎還要端上來給大夥品鑑?
撲街是一時的,綠帽作者的名頭是一輩子的。
不過就是一對小情人分分合合,出現了一些障礙,誤會,那另外找一個藉口,就能夠完美的略過這個雷區,那為什麼要寫呢?
不會真有人以為神鵰俠侶是因為綠帽而成就經典吧!
陳嶽在書寫神鵰俠侶的時候,略過了綠帽的一段,故事進展的仍然很順利。
【眼見太陽緩緩落山,楊過的心也是跟著太陽不斷的向下低沉。當太陽的一半被山頭遮沒時,他大叫一聲,急奔上峰。身在高處,只見太陽的圓臉重又完整,心中略略一寬,只要太陽不落山,三月初七這一日就算沒過完。
可是雖然登上了最高的山峰,太陽最終還是落入了地下。悄立山巔,四顧蒼茫,但覺寒氣侵體,暮色逼人而來,站了一個多時辰,竟是一動也不動。再過多時,半輪月亮慢慢移到中天,不但這一天已經過去,連這一夜也快過去了。
小龍女始終沒有來。】
【他猶如行屍走肉般踉蹌下山,一日一夜不飲不食,但覺唇燥舌焦,於是走到小溪之旁,掬水而飲,一低頭,猛見水中倒影,兩鬢竟然白了一片。他此時三十六歲,年方壯盛,不該頭髮便白,更因內功精純,雖然一生艱辛顛沛,但向來頭上一根銀絲也無,突見兩鬢如霜,滿臉塵土,幾乎不識得自己面貌,伸手在額角髮際拔下三根頭髮來,只見三根中倒有兩根是白的。】
一夜白頭這樣的劇情,本來是梁羽生在白髮魔女傳中首創,但是落在了楊過的身上,又有蘇東坡悼亡詩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的加持,將楊過的情緒推至頂峰。
也是在這絕望之下,楊過跳崖,從而和小龍女能夠分別十六年,再一次的相見。
書寫至此,陳嶽也跟著鬆了口氣。
“東家。”
謝子羽自外敲門,而後進來,將手中盒子放在了桌上,說道:“夏小姐剛剛過來,說是要將這東西轉交給你。”
陳嶽見此,信手開啟了盒子,看到了裡面有個瓷瓶,上面寫著【靈參養元丸】。
“東家,您可要保重身體。”
謝子羽看到了這個丸藥,連忙說道:“您在蓮兒春裡面可是一再說過,色是刮骨鋼刀,二八少女體如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中叫人骨髓枯啊!”
陳嶽聽著謝子羽的勸諫,感覺一股怒火衝上臉頰,跟著鬚髮豎起。
血怒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