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明教救援六大門派的行動,殷天正並未參加。
殷天正本來就是為了應付意外情況才留在光明頂,眼下眾人都即將下山,前往中原,他也沒有了繼續停留的意義。
因此他其實可以說是來送別眾人的,再過幾天就將返回東南原天鷹教總舵,現在的天鷹旗總旗,指揮東南一帶明教弟兄領導的義軍。
眾人分手時,還不算十分傷感,因為小昭這位新教主有言在先,救出六大門派後,她將帶著人手,開始巡邏天下,查探各地的義軍情況。
此時明教中下層教眾在中原各地領導的起事,可謂此起彼伏,然而在大部分都遭受到元軍沉重打擊的後果,不僅是義軍失敗,就連明教教眾都慘遭殺害。
所以小昭決定就從這以方面下手,整頓明教,提升明教的戰鬥力。
張無忌和外公殷天正再度經歷一次離別,雖然不似前次那樣子淚眼婆娑,依然頗覺不捨。
他父母雙亡,又曾流落江湖,還遭遇過數次背叛,內心深處反而對友情親情這一類情感,比常人更加的注重。
典型的缺啥便補啥。
所以他對於武當派各位師伯師叔的安危也異常用心,領著眾人直奔當日出事的地點。
不過正如楊不悔對張無忌說的那樣,元人在偷襲成功後,早就已經撤離
,所以自然是毫無收穫。
張無忌情緒低落,自我抱怨說都是因為自己武功還不夠高強,所以沒有能夠打退元人的襲擊,這才讓武當派的眾人蒙難。
明教眾人見狀默默無語,暗道並非任何人都像教主一樣,乃是明尊下凡,所以武功才能強盛的不可思議。
當然,在場除了楊不悔以外的所有人也決計想不到,這個不停抱怨自己武功還不夠強盛的小夥子,其實已經是除教主外的第一高手。
不過因為光明頂上明教最危險的時刻,是小昭橫空出場,大放光彩,解決了六大門派,挽救了整個明教。
然而這根本就是搶走了原本屬於張無忌的戲份,讓他無戲可演,所以他的實力並未展露在世人面前。
當日見過張無忌驚走成昆的楊逍韋一笑等人,雖然隱隱約約覺地張無忌內功深厚,但亦知道他拳腳功夫極為稀鬆,也並未將他當做大高手看待。
卻不知道在那之後,張無忌在小昭的教導下,又修煉成功了明教絕學乾坤大挪移,實力也不知道翻了好幾番。
小昭見了張無忌垂頭喪氣的模樣,故意詢問他當日遭遇偷襲時的細節,問他是否有看清楚當時究竟是誰率領這隻隊伍,發號施令。
張無忌聞言尋思了片刻,精神一震,急聲回答道,“當時和我對戰的就是玄冥二老,他們掌力奇寒無比,就連我的九陽神功,一時間也難以抵擋。”
“而且我還看到了有一位衣裳華麗的年輕公子,在發號施令,那人似乎就是他們的統帥。”
小昭聽後故意沉吟片刻,才嘆息道,“看來我們需要去一趟元人的大都了。”
楊逍驚訝問道,“教主何出此言?”
小昭指了指張無忌道,“無忌說起年輕公子是元人統帥,我才想起當日我和無忌他們一同反擊元軍的時候,曾經看見玄冥二老也是攜帶著一位年輕公子逃走。”
“玄冥二老是汝陽王府上招攬的武林高手,面對一般的元人官員或軍官,肯定不會如此上心,在逃命的時候,還會想著要捎帶一把。”
“因此這位年輕公子肯定是汝陽王府上的重要人物,所以他雖然年紀輕輕,既能擔任軍隊統帥,又能指揮得了玄冥二老那樣的絕頂高手。”
她明知道這個所謂的年輕公子就是趙敏,然而卻不準備直接就告訴眾人答案,只是故意引導著他們往汝陽王府方向展開聯想。
旁人還在茫無頭緒的時候,彭瑩玉卻雙掌猛然一拍,笑道,“教主這麼一說,和尚我卻想起來了一件事。”
“據說那位統領天下元人軍隊的汝陽王有一子和一女,而且年紀也不是很大,想來此人便是汝陽王的兒子了。”
小昭微微一笑並未出言指正彭瑩玉的錯誤。
彭瑩玉長久以來皆在中原走動,收下了眾多弟子,並且其中還有很多人最後都成為了起兵反抗元廷的領導。
所以他對於元人朝廷,比起一直呆在光明頂的楊逍韋一笑等人,自然更為熟悉。
眾人聽彭瑩玉這麼一說,都覺得很有道理。
周顛恍然大悟道,“也就是說,那位汝陽王世子可能會把六大門派的人,都轉移去大都?所以教主才說我們需要去大都一趟?”
小昭點了點頭。
六大門派的人被捉後,移交去了大都是對的;汝陽王府上“王二代”指揮擒拿六大門派,也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