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午飯,張明陽又回到辦公室處理了一點剩下的檔案,一直忙到下午四點才停筆休息一會。
“終於完事了!”伸了一個懶腰活動了活動腰椎,坐了一天腦袋都疼,泡了一杯綠茶茶,張明陽坐在窗臺邊看著遠處的風景,明天的計劃很重要,他必須算好每一個細節,確保萬無一失。
“嘭嘭。”門外傳來敲門聲。
“進來。”
汪秘書走了進來,“總督察,大家已經按照您的命令將電腦裡所有內容都拷出來了。”
“嗯,好。”張明陽點了點頭,第一步已經完成,“你告訴大家,把所有電腦全都重置,然後通知資訊部的人讓他們來修。”
“明白。”
關上門,張明陽望向西北方向,位置他已經找到,就等明天了。
坐著緩了一會,張明陽覺得頭腦清楚了許多,現在離晚飯還有點時間,他看向電腦記著自己還有點東西沒有看完。
回到座椅上,張明陽從機械臂的小儲物艙裡拿出隨身碟插在電腦上,經過人臉識別後開啟地理資料夾,找到了上次那份文件,他記著第一個檔案看了,下面一個還沒看。
“時間?”檔案上寫著時間二字,張明陽納悶了,時間怎麼會分到地理裡面?
點開它,裡面的還是一大段文字,第一眼看去,張明陽覺得像是科普文。
時間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引數,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週期變化的規律。
宇宙學理論認為,宇宙大爆炸“之前”沒有時間可言。“永遠向前”指時間的增量總是正數。時間表達物體的生滅排列。“時間”簡稱“時”。時間就是物質的運動和能量的傳遞。
拿宇宙來說,在物理意義上被定義為所有的空間和時間及其內涵,包括各種形式的所有能量,比如電磁輻射、普通物質、暗物質、暗能量等,其中普通物質包括行星、衛星、恆星、星系、星系團和星系間物質等。宇宙還包括影響物質和能量的物理定律,如守恆定律、經典力學、相對論等。
大爆炸理論是關於宇宙演化的現代宇宙學描述。根據這一理論的估計,空間和時間在137.99±0.21億年前的大爆炸後一同出現,隨著宇宙膨脹,最初存在的能量和物質變得不那麼密集。最初的加速膨脹被稱為暴脹時期,之後已知的四個基本力分離。
宇宙逐漸冷卻並繼續膨脹,允許第一個亞原子粒子和簡單的原子形成。暗物質逐漸聚集,在引力作用下形成泡沫一樣的結構,大尺度纖維狀結構和宇宙空洞。
巨大的氫氦分子云逐漸被吸引到暗物質最密集的地方,形成了第一批星系、恆星、行星以及所有的一切。空間本身在不斷膨脹,因此當前可以看見距離地球465億光年的天體,因為這些光在138億年前產生的時候距離地球比當前更近。
雖然整個宇宙的大小尚不清楚,但可以測量可觀測宇宙的大小,估計其直徑為930億光年。在各種多重宇宙論中,一個宇宙是一個尺度更大的多重宇宙的組成部分之一,各個宇宙本身都包括其所有的空間和時間及其物質。
時間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時間概念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
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引數,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週期變化的規律。
相對論中提出:不能把時間、空間、物質三者分開解釋。時間與空間一起組成四維時空,構成宇宙的基本結構。
時間與空間在測量上都不是絕對的,觀察者在不同的相對速度或不同時空結構的測量點,所測量到時間的流逝是不同的。
廣義相對論預測質量產生的重力場將造成扭曲的時空結構,並且在大質量附近的時鐘之時間流逝比在距離大質量較遠的地方的時鐘之時間流逝要慢。
時間是地球上的所有其他物體的三維運動對人的感官影響形成的一種量。時間是連續的、不間斷的,也沒有量子特性。
“嘭嘭…”
“誰呀?”見外面有人,張明陽趕緊關上電腦。
“是我總督察。”
張明陽聽著聲音覺的很熟悉,“進來。”
七號從外面走了進來,“耶!你什麼時候回來的。”張明陽沒想到會是七號,“這不剛回來,準備跟您報道。”
“坐坐坐。”張明陽讓他坐下,“那邊怎麼樣?搞完了麼?”七號點了點頭,“測試完了,明天早上六點就應該能收到訊號了。”
“那太好了!”明天只要網路能通,張明陽的計劃基本上就是萬無一失。“咱們得人都回來了麼?”
“回來了,我想讓他們回去休息了。”
“好好。”
七號這時看向張明陽面前的電腦,“剛才見你鬼鬼祟祟的,幹什麼呢?”張明陽開啟電腦讓他看,“還不是上次你給我的隨身碟,這不剛才正在看著。”
七號瞟了一眼,見裡面寫的是時間,“哎?檔案裡我記得沒有講時間的?你這從哪裡找的?”
張明陽轉了一個方向讓他看,“是一份地理檔案裡面的,我剛才也納悶,怎麼地理學裡面還有時間?”
七號一看,突然間靈光一閃想起了以前的事,“你還別說,我記得以前新人裡面有一個老教授,他好像就講過時間應該放到地理裡面。”
“安?還真有這回事?”張明陽還以為是人放錯了檔案,“那你過來看看。”張明陽搬來一把椅子讓他坐在他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