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個問題,王博文示意旁邊的一位中年人回答問題。
“李主任,你的這個問題,我們基地已經想到了,我們已經和空天部取得聯絡,我們的月球基地已經在月球上發現了更容易開採,強度更高的‘石墨礦’,每週都會有貨運飛船來往,可以確保100噸的原材料運達,會盡全力解決你們工廠的原材料供應。”
聽到王博文的回答,李主任點著頭表示預設了。
“好,下一位。”
其他人又舉起了手,“王院士,我們是飛船通訊組的,我剛才看了一下我們組的指標,竟然是光年級量子通訊!我們組雖然都是學量子力學的,但是我們最多也就搞過千公里級的傳播,這個光年級的是不是太難為人了,而且要在十個月之內完成!這怎麼可能!”
王博文又看向左邊的一位白髮老者,十分尊敬的說道:“邱主任,您是量子技術專家,還跟過王懷仁教授一起研究過量子通訊,基地希望您能帶領這個組開展工作。”
老者點了點頭,拄著柺杖顫顫巍巍的站了起來,說道:“你們組的人我都瞭解過,都是量子力學研究的前沿專家,你們也都學過‘量子糾纏’,我想那就應該不難,我當年跟著懷仁一起研究的時候,什麼都不懂,也還在二年時間內設計出了量子通訊,我想你們應該不會比我還笨吧!”
聽到邱主任的話,通訊組代表尊敬的回道:“邱教授,您的大名在量子力學界那是如雷貫耳,您既然說了可以完成,那我們肯定相信您,我們通訊組的人員也會跟您一起完成。”
聽到回覆,邱主任滿意的坐下了。
看到問題解決,王博文趕緊在問道:”誰還有問題?”
……
之後的時間裡,各個部門都一一提出了問題,王博文也都一一解答,有的可以解決,有的只能靠人的腦袋自己想辦法了。
整個問答從早上一直持續到下午五點,中間沒有人休息,沒有人去吃午飯。
看大部分人都問完了,林蘇站了起來,說道:“王院士,其他組的問題還可以解決,我們能源部的問題那真是太難了。”
“第一,先不說獲取反物質的難度,用反物質推進器達到十倍光速,這就不可能完成,我昨天去過檔案室,看過當年建造‘遠洋號’飛船時的資料,裡面有王懷仁的記錄,反物質推進器的最大能量輸出也只能到1.55倍光速,與檔案裡的十倍光速相差甚遠!”
“就算我增加了推進器的數量,那飛船的體積也要相應增加,那我們一開始的設計方案就改動,各個部門的工作量也要增加,那我們一年內造出飛船的計劃也要增加。”
“第二,如果真的達到十倍光速,那推進器的噴口溫度可能會達到上萬度,以我所知的金屬裡,沒有任何一種可以抵抗這麼高的溫度。”
“第三,我剛才看了下檔案裡反物質的需求量,50噸!是‘遠洋號’的50倍,我用計算機計算過‘強子對撞機’的產量,每次使用最多可以捕捉120公斤的反物質,一年時間也只能產生3200公斤,與50噸相差甚遠,還有對撞機每用一次就要停用一個星期,不光是為了電力充能,最重要的是頻繁使用對機器的損害太大了。”
“我說完了”
聽著林蘇的問題,王博文沉默了,他看了一眼時間,站起來說道:“行了,馬上就要六點了,大家先去吃晚飯,能源部的問題,我會跟基地的領導商量一下,在給你們答覆。”
聽到王博文的回答,林蘇並沒有追問,因為他知道,基地領導承受的壓力,不比他們這些工程師小,他們所制定的方案,都是為了‘遠洋號’,為了‘北河三’,最重要的是為了國家的未來。
“行了,走吧,去吃飯。”
林蘇招呼著本組人員趕緊出發,不然一會搶不到飯了。
就這樣,在前往食堂的道路上,出現了老中青三代人奔跑搶食得景觀。
吃完飯,張明陽悄悄地爬上了基地內部唯一的高點,一個小土坡,坐在最高處欣賞著今晚的月色。
“這麼冷的天,還出來爬坡,不怕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