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漸漸駛離岸邊,已經看不到那頭的沙灘了,阿爾波波將電子網灑落到大海之中。
這是四十年代就已經由A國科學家李石發明出來的玩意兒,用於海洋生物的捕撈。
整個電子網只有拳頭大小的一小團,捕魚者只要將網的一頭丟入水中,它會自動展開並形成網面,而收穫的時候,只需要拉動尾端,就能夠自動往上提起,其收縮力是正常男子的幾十倍,真正實現了一個人就能整合一隻船隊的力量。
但是這樣的科技帶來的並不只是好處,一時間漁民瘋起,甚至連並非漁民的普通人也加入到各河流和大海的捕撈之中。
因為這種李氏漁網成本不高,所以賣的也不是太貴,普通人只要買上一個,不需要多長時間,也不需要太耗精力,就能收穫一大堆的水產,這樣的好事,試問誰不想參與呢?
於是這種一窩蜂的擠入,導致海洋生態急轉直下,甚至在一段特殊的時期,世界明令禁止使用這種電子網,知道後來頒佈了一系列的ZC,加上對海域的制約,這玩意兒才又被放了出來。
但現在的它已經不是原來的它了,就拿阿爾波波手上的這隻網來說,以前撒一次網能夠得到大約兩千公斤的戰利品,去除雜物和小魚,也能收穫一半多。
但是現在,這種網的效率變得極低,撒一次網要耗費兩個小時左右(這是之前的四倍多),得到的卻只有三四百斤戰利品。
所以體驗過開掛一樣的從前的那些人,最後受不了這樣的改變,選擇了放棄,甚至有一部分漁民也改行了。
他們老漁民將那個年代稱之為黑色漁網時代,當然,這只是他們之間的說法,這個發明的影響力遠沒有這麼大。
阿爾波波沒有等到漁網完全展開,就進行了收網,主要是想讓林天寧快些開開眼界。
只見漁網的末端一彈,整張網就落到了甲板上,發出“砰”的一下。
林天寧看到了一些鐵製的罐頭,還有一些較大的炮彈彈殼,這些都是F國土產的東西。
將垃圾丟掉之後,剩下了並不多的一些魚和蝦,其中大部分都是不到巴掌大的小魚,被阿爾波波給拋回到了海里。
“這些魚能活到現在,已經是很不容易了,能長到這麼大,也算是它們的福氣。”
阿爾波波一邊說一邊將一條淡藍色的魚給徒手破開,他拿了一塊石頭,對著魚肚子颳了又刮,將裡面的一層膜給剝了下來。
亮晶晶的魚膜垂成一條,阿爾波波指給林天寧說:“這些膜很漂亮,但卻吃不得,據說連鯊魚吃了都有可能會被毒死。海洋生物就是如此,越是鮮豔美麗的,說不定越是危險,那些色彩暗沉,看上去比較土的,反而是一種美味。”
他說著遞給林天寧一塊生魚肉,林天寧以往對這種東西是很排斥的,但現在他已經沒有了太排斥的感覺,加上不想掃了阿爾波波的興,學著他抓起來就吃。
那種入口即化的口感,豐富的油脂在口中化開,一股只有大海才能承載的鮮甜味道沁入心脾,這樣的感覺即便對於第一次嘗試的林天寧來說,都能感覺到那種深深吸引著他的驚歎。
“這些年來,我們的大海不斷變幻更迭,已經超出了科學家們的預料,他們甚至認為,短短几十年的物種進化,就已經超越了過去的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海洋中也多出了很多我們以往看不到的生物,而之前的那些生物卻慢慢消逝,彷彿完成了它們的使命,註定從這片宇宙中消失。”
阿爾波波感慨的說:“就像人類一樣,一直以來,每個人都理所當然的主宰著這個世界,他們成為了這顆蔚藍星球的統治者,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