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大隊長拿過物業提供的排煙道施工圖,仔細檢視酒店排煙道的設計細節。
與設想的不同,該酒店排煙道雖然也是按照U字形設計,但是排煙道口自上而下的管道並不是垂直佈設,而是有一定的傾斜度。
透過陳大發現的這點細節,可以解釋彭輝從上向下用強光手電什麼都沒有發現的原因。
而透過對排煙道剖面圖的檢視,可以確定該排煙道內部寬度約45cm,假設小孩是頭朝下跌落,按照165cm的身高計算,肩寬約41cm。
考慮到下墜的速度和排煙道的傾斜度,小孩應該會以滑降的形式滑落到排煙道的底部位置。
根據排煙道的施工圖顯示,排煙道口到底部高差約7米。
按照以上情況分析,軒軒還有生還的機率,但是在排煙道如此狹窄的情況下,仍然存在窒息至死的可能。
所以依照現在的情況,留給救援人員的時間不多了,而消防官兵就像是在和死神賽跑,必須立刻給出救援方案。
看似時間過了很久,實際上,從彭輝對現場的偵查,到陳大透過圖紙發現的問題,直到他通告分析的結果,一切僅僅過了三分鐘。
“在登高車曲臂上設定錨點,透過救助繩配滑輪和捲揚機將救援人員以頭朝下的姿勢,從排煙道放下去進行搜救。”在聽完陳大的分析後,章教第一時間做出了救援決定。
可是由誰去呢?
根據排煙管道的剖面圖顯示,排煙管內部只有45cm,而成年人身高170左右平均肩寬約43cm。
彭輝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和他一樣同為合同制消防員的姚宇成。
姚宇成和彭輝一樣,都是合同制消防員,區別是姚宇成是17歲入職的新人,而彭輝是已經入職近七年的老人,目前已經是開發區中隊的副指導員。
合同制消防員與現役消防員雖然在編制上不同,但是在實際上沒有任何區別,在面臨危險的局面時,他們都是同一類人,那就是消防員。
姚宇成雖然才18歲,不客氣的說,他還是個孩子,可是透過入職的這一年高強度訓練和平時的耳濡目染,他對於消防這個職業,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
面對這個情況,只有他的身材符合搜救人員的條件,因為只有他在全隊中身高最矮,身高170cm,肩寬約42cm。
按照陳大的分析,章教的安排,救人的行動必須馬上實施,彭輝也不囉嗦,直接將姚宇成叫了過來。
“怎麼樣,煙道太窄,我們都進不去,只能靠你了,有沒有問題?”彭輝對著姚宇成問到。
“沒有問題,保證把小朋友救上來!”彭輝的話音剛落,姚宇成就馬上斬釘截鐵的回答到,沒有絲毫的猶豫。
陳海盯著姚宇成略顯稚嫩的臉龐看了看,要知道在他這個年紀,很多人還在上學,還在父母的庇護下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而他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做出了為人民群眾的安危,赴湯蹈火的選擇。
彭輝也不猶豫,馬上安排人員開始搜救準備。
從消防隊當場,到做出搜救的決定,整個過程看似漫長,實際上僅僅過了五分鐘。
曲臂登高車按照計劃展開,搜救班組在登高車的工作鬥上設定好錨點,並透過救助繩連線好滑輪和捲揚機,做好單兵下降救援的準備。
與此同時,姚宇成用救助繩在身上打好了雙套腰結,並檢查了搜救頭盔上的頭燈,護目鏡,戴好了救援手套,檢查好了電臺,一切準備就緒,包括給小朋友準備的防護頭盔。
彭輝在姚宇成準備完成後,對他的裝備再次進行了一次檢查,確認沒有問題後,給了他一個眼神。
一年多,大家無時無刻不在一起的朝夕相處,彼此之間已經有了很深的默契,不需要過多的話語,救援行動正式開始了。
登高車工作鬥徐徐上升,操作員調整好角度,將工作鬥停在了排煙道口的斜上方的位置。
姚宇成雙手舉過頭頂,以頭朝下,腳朝上的姿勢進入排煙管道。
救助繩在捲揚機和滑輪的作用下,緩慢的下降,半個身子下去了,腳也下去了,只剩下繩子了……
按照救助繩下降的長度,一米……兩米……三米……
五米……
周邊圍觀的群眾,都不約而同的屏住了呼吸,看著現場消防人員的整個搜救過程,每個人都不由的發出了讚歎和佩服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