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實際上,近年來,鳳川縣因為環保的原因,在關停掉全縣的兩大支柱產業,養殖漁業和石板材業後,全縣的經濟可以說處於崩潰的邊緣。
陳海沿著高速,按著導航所指的位置,悠然的開著車,鳳川縣距離閩川市近70公里,等陳海到達鳳川大隊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三點了。
初入鳳川縣,給陳海影響最為深刻的還是鳳川縣剛出高速路口的十公里長下坡,而這段長下坡是所有大中型車輛的“危險區域”。
這條長約10公里的下坡,每年都要發生多起事故,其中超過九成是貨車。
大中型貨車在途經長下坡路段時,如果駕駛員長時間採用強力制動,會致使制動輪轂溫度過高,燒燬制動蹄片,引發剎車失靈、失控,繼而導致事故發生。
記得五年前,當時陳海還在支隊的時候,有一次隨隊去鳳川縣,就是因為當時該路段發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陳海作為當時支隊全勤指揮部成員,當時也是隨隊前往支援。
陳海一路沿著這條被卡車司機稱為“魔鬼坡”的長坡,緩慢向下行駛。
雖然沿途都是測速標誌及限速60碼的警示標誌,但是看著身邊時不時飛奔而去的大車,陳海的眉頭不禁皺了一皺。
沿途走來,陳海發現這條長坡設計的極不合理,10公里的長的下坡,來往車道沒有設定隔離帶也就算了,本就很危險的長坡,沿途還設定了三個加油站。
不管是上坡還是下坡的司機,一要關注於道路的本身,還要隨時面臨從加油站出來車輛避讓的問題,這無形中增加了出現事故的可能。
從長坡下來,路過坡下的幼兒園和一棟七層高的電信大樓就進入了鳳川縣的老城區。
一眼望去,老城區基本沒什麼高層建築,大都以五至七層磚混樓為主,樓下一層多為小吃店及雜貨店,而這就是整個鳳川縣人口最為集中的區域,大街上車水馬龍,好不繁華。
陳海駕車駛過大約三個街區,兩邊的建築佈局及設計風格,逐漸變得現代了許多。
建築多以框架結構為主,高層建築也逐漸多了起來,特別是城市規劃明顯比老城區進步了不止一個檔次。
駕車駛過,兩邊的建築不再有老城區的那種異常擁擠的感覺,給人一種回到市區的錯覺,這邊應該就是整個縣城新舊交替的新城區了。
按照導航所指的位置,鳳川消防大隊,陳海繼續駕車向前開,越往前走,兩邊沿途的建築也越來越少。
根據導航,車輛一路直行,在右轉駛進一條略顯荒蕪的大道後,駕車再行駛大約十五分鐘,終於要到目的地鳳川消防大隊了。
鳳川大隊大隊部新樓始建於2013年,2015年投入使用。
當時鳳川縣還沒有關停養殖漁業和石板材業,整個縣城經濟雖然比不上安昌市,但在整個閩都市也名列前茅,有“小**”之稱。
也正是在那個時候,整個縣城脫貧摘帽,第一次甩掉了貧困縣的帽子。而鳳川大隊時任領導,也把握住了機會。
當閩都市在鳳川縣郊區投資建設閩臺開發區的同時,鳳川大隊馬上申請在開發區周邊配套建設了一所新的消防站,這也是鳳川大隊新大隊部的來歷。
按理說經過三年多的發展,閩臺開發區應該有了一定的成績,可是一路駛來,沿途除了一些廢棄的廠房,更多的是蝦塘和一片片一人多高的野草地。
陳海駕車一路駛來,穿過最後一段的土路,遠遠看到一棟大樓孤零零的矗立在一片荒蕪之中,這就是目的地的終點,鳳川縣公安消防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