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曾經有人說人生如茶:如果人生真的如茶那樣簡單多好。
一杯水加幾片茶葉,泡出來的就是茶水。茶葉在杯中慢慢下沉,熱氣不斷從杯中飄出,粒狀的茶葉漸漸沉於杯底而舒展開了,這時便有茶香從杯中溢位,茶葉就完成了一生的使命。
而人生則是不同,“茶”字拆開是人在草木間,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茶和禪都是一個味道,是迴歸天真、單純、沒有分別的狀態。
志順道長見陳海對於他剛才的話語似有所感,繼續淡然的說到:“我們泡茶是為了品茶、品味、品人生,實則也是在修行,修的是耐心、細心、專心以及靜心。”
陳海對於剛才志順道長的品茶論可以說是心悅誠服,而聽到志順道長對於泡茶的過程也有高論,馬上表現出期待的神情。
志順道長繼續悠然的說到:“泡茶所修的四心,第一修的就是等待沸水的耐心。
等待沸水是一個從靜到動的過程,水溫度到達99°時,水面紋絲不動,溫度到達100°時,熱浪翻湧蒸汽沖天。
正如那爐火中的能量在水中聚集,就像人們開始為自己的理想不斷努力一樣。”
陳海點點頭,心中明白,做事想要成功,一定要懂得堅持,不要輕易放棄,放棄便是前功盡棄,而成功也許就差最後一次嘗試。
志順道長也不著急,再品了口茶,繼續悠然的說到:“第二修的就是泡好茶的細心。
泡茶看似簡單,只要把水往茶上澆,但實際上泡好茶,需要掌握好茶葉的用量和水的溫度,才能讓茶的味道完美呈現出來。
所以要泡好茶,需要泡茶的人掌握好茶水比例。這種活非有經驗且細心之人所能操控。”
沒錯,這就如同人生,人生如茶,對於處理每一件事情的分寸,正如泡茶的過程,難就難在度的把握上,陳海暗自思量到。
“第三,則是修的沏茶時的專心,沏茶時的專心便是這份態度,關乎自己,關乎他人,關乎泡茶的成功。
最後第四,修的則是品味其中滋味的靜心。
常言道,“萬丈豪情一杯酒,千秋偉業一壺茶”,相較於酒而言,茶是清醒的,人生也亦如此,從濃到淡,淡到了極致便是釋然。
喝茶在於品,靜為佳,懂得靜的人,自然也就懂得專心,做事更易於達成目標。”
陳海靜靜的聽著志順道長的修心論,心中那一絲的失落與不得意,不由得釋然。
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學會穩健、不浮躁,只有不斷地要求自己、完善自己,才會使自身不斷適應社會和時代的變革。
生活如同一面鏡子,你對它微笑,它便也對你微笑。你踏實、勤奮、積極地面對生活,所收穫的自然是成功和快樂。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充滿著誘惑,面對如此多的誘惑,會使人變得浮躁。
而當期望變成失望之時,便會牢騷滿腹、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棄,自然而然地由浮躁而鬱悶、痛苦。
聽完志順道長的品茶論和修心論,陳海感到心中從沒有過如此的清明,看待問題不再糾結,更是看淡了眼前的得失。
和志順道長一起簡單吃過午餐之後,陳海便起身辭行,而此時離開三清觀的陳海,心中不再茫然,也不再糾結,正式踏上了求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