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遊戲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楚,等電影明年上映我請你們去看,看了你們就知道了。”張元君最後道,“差不了。”
王忠磊三人沒待很長時間,大約半小時就走了。
“有機會一起合作。”王忠磊當著劇組的面這樣跟張元君說。
客套話而已,誰還會當真了。
王忠磊三人離開後,徐課又迅速組織人手拍戲。
“趕緊趕緊,多拍幾條。”
《夜宴》的成績不會差,馮曉剛的觀眾緣是內地導演裡最好的。
賀歲檔十幾年的口碑積累,讓觀眾看到馮曉剛三個字就會買票進電影院。
所以,《夜宴》首日1200萬的成績雖令人驚歎,但其實也在意料之中。
1200萬,是馮曉剛從影以來最好的首日票房成績。
也是今年以來所有上映電影的最好首日成績。
為了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華藝採取了新措施——每位買票進場的觀眾都可以得到一個在某寶網上購物抵扣60元現金的“紅包”,從電影首映開始的一個月內將送出40萬個紅包。
這招看似是在推電影,實際上是推某寶。
某寶現在還真不火,網路購物還不被社會大眾普遍接受。
藉助“馮曉剛電影”這塊金字招牌為自己吸引客戶,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就是不知道這60元紅包,某寶要出多少。
電影剛上映,除非特別爛,不然口碑會維持2周,當時《無極》就是維持了兩週,口碑才崩的。
《夜宴》也一樣。
電影口碑在第二週過後開始崩塌。
大部分第一批觀影觀眾承認影片整體不錯,但“這是部問題電影”。
在某雜誌隨機採訪的十幾名觀眾中,絕大多數人都不敢直言這是一部“好看的”電影。
專業影評在之後出爐,直指編劇問題。
“編劇爛直接導致臺詞爛。那些半口語,半文言的臺詞,有的讓人肉麻,有的讓人捧腹。如‘寂寞歌手’‘一舞劍器動四方,表演確是我所長’之類的臺詞,實在是讓我懷疑這位國家一級編劇看多了瓊搖與餘秋宇。
《夜宴》的原劇本叫《寶劍太子》,出自邱剛建之手,這位老師的代表作有:《胭脂扣》《人在紐約》《阮玲玉》。
原劇本交到華藝手裡後,馮曉剛要做改編,但邱不同意,馮就找了盛和域操刀劇本。
盛同樣是內地大編劇,代表作有:《走向共和》《漢武帝》等。
改編出來的劇本現在拍出來的效果不被接受,但也不能因此說按照原劇本拍就會更好。
縱觀邱以前的劇本,他的思想性批判性都很好,甚至很先鋒。
但這樣的劇本賣不了錢,不符合華藝和馮曉剛的需求。
《夜宴》的問題總結成一句話,大概就是,導演的文學素養並不足以把莎翁的故事較好地搬到中國熒幕上來。
可能也是馮曉剛沒有想清楚。
大片,是用來賺錢的。
《英雄》《無極》莫不如是。
但是,興許是馮曉剛太想在藝術上證明自己,所以《夜宴》輕慢了故事及其節奏,而落入了形式美學的泥淖。
從《夜宴》上,可以看到馮曉剛的擰巴和糾結。
這片子我還真看了,不太好看,但也沒那麼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