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回明 > 關於中國歷史的思考

關於中國歷史的思考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穿越大夏,我靠打獵發家致富 從零開始 頂級大昏君 娶個前朝公主,讓我復國嗎? 穿越種田忙 高武三國:我大哥是劉備 瘋批美人詐屍後,靠種田暴富了 最強喪屍傳說 末世超神直播間 二皇姐沒想到有一天靠忽悠上位 魔法少女與可變式戰鬥機 一覺醒來,我成了豪門惡婦 雲端迫降 壞小貓惡毒值拉滿後 強撩!重生後,禁慾大佬撩上癮 快穿之我給炮灰當大腿 手握穿越交易群,潑天富貴進家門 末世重生被悶葫蘆寵愛的日子 穿越虐渣指南 穿越請藏好!我能看到吉兇宜忌

隋唐時期實行府兵制。中央警衛軍分北衙、南衙軍兩大系統,北衙軍有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神武軍六軍;南衙軍有左右十六衛,名號很多記不全了,總之各地有對應的兵源關係。地方軍,在隋朝名號有鷹揚、鷹擊將軍府,在唐代改為剛毅、果敢都尉府。將軍名號,實際上歷代基本不變,在行軍作戰時朝廷給予統軍元帥稱號。因此就不贅述了。

3兩宋時期

兩宋時期是非常特殊的時期,中國封建社會的轉型期。宋朝應該說經濟、教育、科學、文化以及軍事裝備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可是偏偏宋朝又是積貧積弱的國家,內憂不少、外辱不斷,雖然原因很多,但是特殊的官制是重要因素之一。兩宋的基本官制是“兩府制”。

宋朝開創者太祖生於亂世,對地方割據、中央孱弱有深切認識,偏偏自己又是軍人政變坐上皇位,因此治國理念有矛盾的地方,一是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權力,人事、財政、軍事統統歸屬中央;二是限制武官權力、提高文官地位,倡導文人治國;三是由於自己兵不血刃奪得皇位,因此不論對前朝廢棄皇族還是對當朝權臣百姓都是比較寬容的。正是這些特殊性,使得宋朝皇帝除開朝太祖和弟弟太宗外再沒有陽剛之氣,都是文人氣質,可以說宋朝皇帝的普遍文化水平是歷代皇帝中最高的,可這恰恰是種無奈。

宋朝官制的繁複也屬於少見:民政由中書門下省(雖然簡稱“中書”,但和隋唐不是一個概念)管理,首長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簡稱“同平章事”)、副官是“參知政事”;可是又存在著中書、門下、尚書省,只不過沒有實際權力,在神宗改革時恢復了隋唐舊制,“太宰”為“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侍郎”、“少宰”為“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但那是暫時的,後來改了回來。軍政由樞密院管理,首長為樞密使、副官為樞密副使;軍令部門由“三衙”負責,即侍衛親軍馬軍指揮使司、侍衛親軍步軍指揮使司、殿前都指揮使司。中書門下省與樞密院即是“兩府”,都是由文人掌握。這裡還有一個小典故,說北宋時期狄青戰功顯赫,皇帝本想任他做樞密使,但由於出身行伍,受到文官抵制,後來不了了之,還美言說為了不讓其品質上有“瑕疵”,由此可見一斑。

宋朝在中央官制上還有一些特殊的地方:以前民政和財政是統一的,可在宋朝偏偏分開,由“三司”管理,即為戶部司、度支司、鹽鐵司;隋唐時期是把諫官機構分屬到決策機構,意在集思廣益,在宋朝有獨立的“諫院”,提高了諫官的地位,也從側面看出宋朝對諫官的寬容。

從以上可以看出,宋朝的官僚機構過於臃腫。在地方上,雖然安置了正式官職,但沒有實際權力,還另外任命有中央派遣性質的“經略使、轉運使、漕運使”和“武德郎”等等。在軍隊裡,出現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情況。

兩宋時期實行募兵制,因為這樣可以將荒年的饑民或者將無業遊民吸收到軍隊來,既保證兵源,又防止民亂。可是宋朝的軍事指揮系統太不靈便,皇帝還喜歡遙控指揮;士兵為了防止逃亡往臉上刺字,沒有什麼尊嚴可言。這樣的軍隊既使有先進的武器打敗仗也是可想而知的。兩宋不再有中央軍地方軍之分,統一為禁軍,分屬“三衙”。後來北宋滅亡南宋建立之初,原有軍事制度瓦解,出現了將兵關係緊密的駐屯大軍。

4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段時期,是我認為地方官制最完備的時代。平心而論,在政治上清朝遠比明朝清明,但是在思想上清朝相對於明朝簡直就是倒退。

明朝建國之初,沿用的是元朝的“兩府制”。但由於“胡惟庸案”,朱元璋取消了兩府制,使六部直接聽命於皇帝,皇權大大加強,後來的特務統治、宦官專權都是皇權的特殊體現。也許大家看多了近來拍攝的不負責任的古裝劇,以為明朝的宦官可以左右皇帝,我認為這是誤解,有一個例子可以證明:明朝崇禎皇帝上位之初,魏忠賢還是如日中天,可崇禎皇帝下詔讓魏忠賢告老還鄉,他只得放棄權力,後來在路上派騎兵勸他自裁,他居然哭著乖乖上了吊。明朝的宦官的確專橫可惡,卻從沒有發生過唐朝後期出現的宦官劫持皇帝事件“甘露之變”,他們只是欺騙矇蔽昏庸甚至人性有些扭曲的明朝皇帝狐假虎威罷了,說到底就是皇權的變態表現。明朝後來出現了一個特殊的顧問機構,就是由大學士組成的內閣,為首的叫“輔首”,儘管他們和皇帝參與決策,但是品級較低,沒有大的影響。明朝是最沒有官格的朝代,設有“庭杖”制度,皇上對哪個大臣不滿意可以拖出去打屁股。儘管它是中國漢族最後一個封建朝代,但我認為還是不要復辟的好。

滿清入關以前,採用的是與八旗制度相適應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入關後採用明朝的六部制度,但尚書設滿漢兩人,表面上是民族讓步,實際上漢人不掌實權。後來雍正皇帝在平定西北時設立了軍機處,覺得它忠誠高效,於是推行了這項制度,達到了中國封建專權的頂峰,以後皇帝不需要和大臣商量就直接把命令下達到地方。漢人在滿清地位的重新提高,還是在討伐太平天國時期,當時的八旗已經朽不可用,當局只能依靠漢人地主團練鎮壓起義,曾國藩、李鴻章正是這個時候發起。

值得稱道的是明清時期的地方官制,是第一個在形式上政法分開的地方制度。應該說,他們得益於元朝的行中書省制度,但是明朝將行中書省分成了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後來在清朝以省劃分,管幾省軍政的是總督,省級主官為巡撫,下屬是布政使、按察使,將地方官制建立完備。有人對近來滿清古裝戲裡對地方官的稱謂很感興趣,我在這裡不妨說一說,那些“某臺”的稱呼是下級官員對上級的尊稱,“督臺”指總督、“道臺”指巡撫、“藩臺”指布政使、“臬臺”指按察使。

明朝的基本軍事制度是“衛所”制度,省級主管就是都指揮使,下屬衛所主管叫千戶。清朝軍事制度是“八旗”制度,實行軍民合一、俘虜為奴,完全是野蠻落後民族為提高自身戰鬥力的“先進”編組方式,在漢人聚居地這樣先進的地方不能適用,自打他們入關以來就開始衰敗了。後來將漢人編為綠營,還部分組建了漢人八旗。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編制上保證火器大量使用的朝代,不但自己研製火器,還願意吸收國外先進的技術。明朝禁軍中有專門的火器營,戚繼光的“戚家軍”的核心戰鬥力是靠火器保證的。可惜,腐朽衰敗的明軍沒有用先進的火器打敗清軍的鐵騎,反而遭到了滿清的鄙視,把先進的火器扔進垃圾堆。諷刺的是,清朝漢軍綠營還裝備著已經落後的火器,當中國人率先設計出機關槍雛形的時候因為是漢人竟不被重視!因此,在軍事思想上,清朝是落後的。

二關於部分歷史現象的總結

1一些雄才大略、追求權力的皇帝是不願接受底下大臣束縛的,他們總是在現行官制的基礎上親信一些忠誠勤懇、辦事可靠的人,逐步地予以權利將原實權機構架空,一旦發展成熟就會影響後世,有可能成為後來朝代新的實權機構。

2在我們傳統的概念中,往往以為功高位崇就會大權在握,最有權力的應該是一品。可是歷史的真相是,皇帝一旦給予高官厚祿就等於將實權架空。據我的觀察,最有權力的職位並不是品級最高的而是與皇帝最親密的,多在三品左右。

3不論是對大臣不放心,還是為了考察官風,歷來皇帝重視監察系統。

4在宋朝以前,中國的文化是士大夫文化,也就是說士人引導潮流,從上而下推行,因此文學的主體是文、詩歌;在宋朝期間轉型,文體代表是詞,雖然像詩但已經可以在民間傳唱,但畢竟是士大夫寫的;在宋朝以後中國的文化是世俗文化,也就是說民間引導潮流,從下而上推行。因此文學的主體是曲,小說。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認為這裡說計程車大夫特指漢族,自宋朝以後外族統治多年,漢族士人沒有地位,於是將目光轉向民間,中間既使出現了明朝這樣的漢族統治時代,上層由於理學思想和八股文束縛變得非常保守,反而沒有民間活躍。我們引以為榮的中國四大古典小說,其作者除了曹雪芹以外家世無法全知,很多是落第秀才,由此可見一斑。

四結語

儘管我喜歡文史,但我畢竟是理工農醫類學生。我的歷史知識只是平常閱讀歷史書籍的積累,手頭上並沒有一手的原始資料。因此,存在謬誤、漏洞在所難免,到底水平有限,希望在這裡能拋磚引玉,還請大家指正!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折春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