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這些話後,文博淵便命令獄卒開啟牢門,讓這些書生們重獲自由。
進士名單張榜公示的三天轉瞬即逝,緊接著便是萬眾矚目的殿試。
與以往的科舉考試相比,這次的殿試內容有所創新,除了傳統的詩賦、策論外,還增設了農學這一科目,意在選拔既通文墨又懂實務的人才。
皇宮大殿外,上榜的考生們懷著激動與好奇的心情陸續到來,臉上洋溢著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
王守恩一再叮囑他們進入皇宮後的注意事項:“各位進士,進了皇宮大殿之後,切記保持安靜,不要喧譁,更要注意禮數。你們代表的是我大宋讀書人的形象,務必謹慎行事。”
考生們紛紛點頭稱是,隨後在王守恩的帶領下魚貫而入。
趙瓔珞坐在龍椅旁邊,目光在考生們身上流轉。
她注意到,這些新晉的進士中,居然有人頭髮已經花白。
這一幕讓她忍不住暗歎:“都說十年寒窗苦讀,看來有些人為了科舉考試,豈止是寒窗十年。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科舉考試真是熬了很多人的一生。”
科舉考試應該更加註重實用性和效率,削減那些無關痛癢的考試內容,讓真正有才華的人能夠更快地脫穎而出。
這樣不僅能減輕考生的負擔,還能讓大宋更快地選拔出優秀的人才。
思緒迴轉,趙瓔珞深吸一口氣,穩定了自己的情緒。
她站起身,高聲宣佈:“殿試正式開始!”隨著她的命令,新晉進士們紛紛開始奮筆疾書,整個大殿頓時充滿了筆觸劃過紙張的沙沙聲。
趙瓔珞並沒有立刻回到龍椅上,而是選擇親自下殿檢視考生們的答題情況。
她緩步在考生們中間穿梭,目光在每個考生的試卷上停留。
她發現,大部分進士在詩賦和策論部分都答得飛快,筆下生風,顯然對這些傳統科目駕輕就熟。
然而,當趙瓔珞看到農學部分的試卷時,情況就有些不同了。
只見許多進士在面對農學題目時,下筆明顯遲緩了許多,甚至有些人在苦思冥想,時不時還撓撓耳朵,顯得有些手足無措。
趙瓔珞微微皺眉,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她增設農學這一科目,本意是想選拔出既通文墨又懂實務的全面人才,但現在看來,這些進士們對農學的瞭解還相當有限。
她走到一位正在為農學題目發愁的進士身邊,輕聲問道:“你對農學有何看法?”
那位進士抬起頭,有些惶恐地回答說:“回公主殿下,學生平日裡主要攻讀詩書,對農學確實瞭解不多。但學生認為,農學乃國家之根本,民以食為天,若不懂農耕之術,何以治國安邦?”
趙瓔珞聽後,微微點頭表示讚許:“你說得不錯,農學確實是國家之根本。”
說完,她繼續巡視其他考生的答題情況。整個考試過程中,趙瓔珞都在默默地觀察著每一個進士的表現,心中也在不斷地權衡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