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瓔珞端坐在龍椅上,她那雙深邃的眼眸凝視著下方的大臣們,心中早已下定決心要嚴懲那些鬧事的舉子。而此刻,在皇城外的一處客棧內,幾名即將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正聚在一起討論著這場關乎他們前程的考試。
“聽說這次科舉考試新增了農學實踐環節,這可如何是好?”一名身材瘦弱的舉子憂心忡忡地說道。
“哼,怕什麼?我們讀的是聖賢書,豈能被這些田間地頭的瑣事所難倒?”另一名身材魁梧的舉子不屑地冷哼道。
“話雖如此,但畢竟是新增的考試環節,我們還是要多加小心才是。”一名面容清秀的舉子提醒道。
這幾名舉子分別是李軒、張強和趙明。他們三人雖性格迥異,但卻都懷揣著對功名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
就在這時,一名小二匆匆走了過來,打斷了他們的談話:“三位舉人老爺,外面有位官爺找你們。”
三人相視一眼,心中都有些疑惑。他們隨著小二來到客棧外,只見一名身穿官服的男子正站在那裡等候著他們。
“在下皇城司官員,奉陛下之命前來傳達旨意。”男子說著,從懷中掏出一卷黃絹念道,“陛下有旨,舉子李軒、張強、趙明才華橫溢、品行端正,特賜參加此次科舉考試之資格。望爾等勤奮學習、努力進取,為朝廷效力、為百姓造福。”
聽完旨意後,三人心中都充滿了激動和喜悅。他們紛紛跪地謝恩,並表示定不負陛下厚望。
科舉考試如期舉行,李軒、張強和趙明都順利透過了筆試環節,進入了農學實踐考試。他們在田野間辛勤勞作、虛心請教老農,並根據所學知識提出了許多改進農田生產的建議。他們的表現得到了考官們的一致好評。
考試結束後,三人相約來到一家酒樓慶祝。他們舉杯暢飲、談笑風生,彷彿已經看到了自己未來金榜題名、衣錦還鄉的場景。
“此次科舉考試真是讓我們受益良多,不僅檢驗了我們的才學,還讓我們體會到了農事的艱辛和不易。”李軒感慨地說道。
“是啊,這也讓我更加堅定了為百姓造福的決心。”張強附和道。
“我們三人能夠一同參加這次考試並取得好成績,真是莫大的緣分。希望未來我們能夠攜手共進、為朝廷效力。”趙明提議道。
三人相視而笑,心中都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和憧憬。他們知道,這次科舉考試只是他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起點,未來的路還很長,但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迎接一切挑戰和機遇。
而在皇城內,趙瓔珞也得知了李軒、張強和趙明的優異表現。她微微點頭,心中對這三名年輕人充滿了讚賞和期待。
金秋的皇城被一片肅殺之氣籠罩。落葉在青石板上鋪成一片金黃,宮牆之上,趙瓔珞靜靜地站立著,她的目光如炬,穿透層層雲霧,注視著這繁華背後的陰暗。身為大宋公主,她把控著小皇帝趙旉的朝政,是朝中的實際掌權者。
“公主,臣有要事稟報。”文博淵急匆匆地走進御書房,他的臉上帶著一絲凝重。儘管趙瓔珞並非陛下,但朝中文武百官都清楚,她才是那個真正能決定風雨的人物。
趙瓔珞轉過身來,看著這位皇城司統領:“何事如此慌張?”
“公主,臣在調查農學實踐考試舞弊案時,發現了一些主考官收受賄賂的線索。”文博淵低聲說道,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憤怒與不甘。
趙瓔珞的眉頭緊鎖:“哦?詳細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