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澤口中所說的承諾,其實是指當初開榷場的事,趙瓔珞讓他不要阻攔,而她則向宗澤承諾,一定會滿足他的心願。
而宗澤的心願就是:在他有生之年,過河,收復河北大好河山。
至於宗澤為什麼選擇相信她,是因為她對趙構同意開榷場的判斷很準確,更重要的是,她承諾的糧食畝產六石實現了。
連糧食畝產六石的目標她都能達到,她又有什麼不能做到的呢?
更讓他佩服的是,她一介女子,居然在短短几個月內擁有了四十萬畝土地,擁有了萬貫家財。
這是正常人能做到的嗎?
但是,他又有些急躁,再有一年他就要年滿七旬了,人生七十古來稀,他還有多少年可活呢?
若不盡快收復中原,就是死也難以瞑目。
他為三國時的諸葛亮可惜,可惜他“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他不想做第二個諸葛亮。
趙瓔珞笑了笑,“義父,舅舅,此地人多口雜,我們且上樓說話。”
旋即,三人一同來到了二樓貴賓間,三人坐定後,趙瓔珞收起了笑容。
“義父可知三國時期的諸葛亮?”
宗澤見她居然提到了自己的偶像,有些詫異地問道,“當然,諸葛武侯立志匡扶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天下誰人不曉。”
“可知諸葛亮為何六次北伐都功敗垂成?”
“蜀國弱小,魏國強盛,又加之重重山脈阻隔,故六出祁山而不得,可惜!可惜!若他還有十年壽命,想必這天下定然是蜀國的天下。”
趙瓔珞笑著搖了搖頭,“再給他二十年壽命,結果依然不會更改。”
宗澤有些詫異地問道,“何出此言?”
“諸葛亮六出祁山,大多是打了勝仗,即便是敗也是小敗,可為什麼仍然不能直取長安覆滅魏國呢?”
“這……”
“後方不穩,前方即便打了勝仗又能如何?諸葛亮幾次對魏用兵,不是因為糧草不濟,就是後主聽信讒言,在諸葛亮即將破敵之際功虧一簣。”
趙瓔珞這一席話,讓宗澤有些似懂非懂。
“故義父若想過河北伐,一戰而定中原,須得後方穩固,沒有後勤掣肘,沒有奸臣當道。如若不然,千年之功就會毀於一旦。”
宗澤陷入了沉吟,趙瓔珞繼續趁熱打鐵。
“義父認為當今官家是否有收復中原的雄心?”
宗澤搖了搖頭,他要求過河北伐的劄子不知道發往臨安多少封了,可不是沒了音訊,就是陛下命其堅守動靜。
“義父以為黃潛善、汪伯彥之流是主戰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