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官家話,老奴以為,此事可行,以老奴觀察,遼國天祚帝昏庸無道,致使遼國境內民不聊生,燕雲之地百姓苦遼久已。”
先定調子,再說觀點,童貫看來也是熟讀《說話之道》。
“至於金國,雖然羸弱,但不失為一個機會。”
官家聞言不停頷首。
“楊卿,這文章即是你做的,你且來說說。”
在場重臣都將木頭投到了楊崢身上。
突然被官家點名,楊崢一時間竟有些不知所措,他腦子裡還在想著怎麼阻止這件事,他還沒組織好語言呢。
總不能生硬的說不行吧,說我這文章做的狗屁不通,那不單單是打自己的臉,還是在打眾臣的臉,打官家的臉。
“這個……啟稟官家,臣這不過是紙上談兵,臣所知畢竟有限,所以,還請諸位大人斧正。”
蔡京聞言沒什麼表示,依舊一副閉目眼神的狀態,其他幾個文臣也是面無表情,倒是童貫頗為意外的看了楊崢一眼。
“哈哈哈,楊卿謙虛。楊卿可是在怪朕未給你封官,所以心中有所埋怨,方才如此啊。”
“微臣不敢。”
楊崢忙站起身,躬身垂首,這一驚一乍的,弄得楊崢背後冷汗直冒。
“既然說到這裡,眾卿,以為該封楊卿個什麼官職啊?”
趙佶掃了一眼在場眾人。
“居安,你是吏部尚書,你來說。”
“回官家,按照以往,照例當封楊崢一個正八品的秘書郎,只是今日官家已經封了榜眼何慄秘書郎,這個……”
官家點點頭,“那卿以為如何啊?”
“稟官家,臣以為,不如封楊崢一個從七品的,著作郎,或崇政殿說書。”
著作郎隸屬中書省,乃是史官,主要職責是編纂修訂國史。
而崇政殿說書,則主要是為皇帝講說書史,解釋經義,給皇帝出謀劃策,算是顧問。
兩者相較而言,著作郎工作內容簡單,紛爭少;而崇政殿說書則能近距離接觸官家,雖然同為從七品,但是二者不用說,也知道哪個更好。
蔡攸之所以提出這兩個官職,其實也是用了心思的,他也不知道官家沒有給楊崢封官的原因,按理說,這些都是早就擬定好的,在唱名之時一併封官,就像其餘的那些士子一眼,都是吏部提前擬定,報給官家批覆的。
可是這裡面獨獨沒有封楊崢,要知道蔡攸可是報了楊崢的封官的,他當時報的是從七品的翰林學士,主掌制詔,其實也算是官家近臣了。可是卻沒有,那邊說明官家對他上報的封官不滿意。
所以此時被官家問起,蔡攸就不得不揣摩官家的意思了,所以說了兩個官名,一個屬於閒散官職,遠離朝堂,走史官這條路,其實就基本絕了加入朝堂紛爭的可能,因為史官最重要的就是公正,朝廷用史官,自是給他們安排好了晉升途徑,只要認認真真的記錄,晉升只是他們只有旁觀、如實記錄朝政的份,卻沒有參與的份。
而另一個,則是離官家更近一些,便於官家時時召喚垂詢,那官途也是一條通途,直達天聽。
蔡攸摸不準官家到底是想要重用楊崢,還是打入冷宮,所以這才提了這兩個職位。
官家聞言微微皺眉,沒有回應。
一旁的劉正夫一直在觀察官家表情,見狀,忙開口道:“官家,微臣以為,蔡大人所說這些官職,都不適合楊崢。”
“哦?”官家微微驚訝,“正夫有何想法?”
“微臣以為,官家既然想要施行聯金抗遼之策,而楊崢正是這獻策之人,對此無人比他更為熟悉,所以官家何不考慮,讓楊崢來按照他的想法施策?人盡其才。”
官家眼中一亮,讚許的點了點頭,“正夫此言甚合朕意。”
“那不知正夫以為,該封楊崢何官啊?”
“聯金抗遼的第一步便是聯金,抗遼能否成功,全在此一舉,實乃頭等大事,可是微臣思來想去,卻在朝中找不出一人可勝任此時,所以臣想到了提出此點的楊崢來,臣以為,官家不若讓楊崢出使金國,只是怕楊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