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害怕金人,難道就不害怕朕?”
趙桓的內心遠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平靜,任誰知道自己被當做獵殺的目標,都不可能不憤怒。但理智告訴他,現在還不是撕破臉的時候。
還是那句話,要以大局為重。
現如今最大的大局,是如何對付金人。
“將他二人結果掉,連同那些屍體,一同處理乾淨,今日之事,就當沒有發生過……”
話雖這樣說,趙桓也清楚,紙包不住火,宮裡這麼大動靜,早就有內官過來檢視,只不過被劉光世佈置的警戒擋在外圍罷了。
宮外的主謀,只怕也早已知道結果,宮禁雖然森嚴,他們卻都有各自與宮裡交通的秘密渠道。
自己的做法,無異於掩耳盜鈴。
掩耳盜鈴當然是一個貶義詞,但實際上,有時候在一些具體問題的處理上,卻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特別是今晚的事件,讓趙桓明白,就算自己是官家,想要完全掌握權力,光憑陽謀還不夠,有時候還需要玩弄陰謀。
這與帝王的格局無關,因為你不這樣做,不代表別人不會這樣做。
而玩弄陰謀,就需要有掩耳盜鈴的勇氣,讓暗流一直湧動在河底,而河面上看起來還是那麼平靜。
“官家,這是……”
劉光世不明白,意圖弒君這麼大件事,官家就這樣輕輕放過,不再追究?
“你照朕的意思去做便是……”
有些話,此時還不好對劉光世明言,說了他也不一定會明白。
“對了,上皇那邊,你著得力的人過去,好生守護,千萬不要讓他受了驚嚇……”
雖然這件事不可能與趙佶有關,但奪門之變的教訓,不能不吸取。
劉光世不是蠢人,立刻變明白了趙桓這句話的意思,領旨下去。
至於自己這邊,趙桓倒不是十分擔心。
他猜想,今晚的政變失敗之後,短期內他們應該不會再謀劃類似的行動。
還有幾個時辰,趙模就要去金營了。這件事一旦成為即成事實,那些隱藏在暗地裡的人,就不會再對趙桓如何,因為他們需要這個官家站在最前面,去抵擋金人隨時爆發的怒火。
…………
昨晚鬧了幾乎一宿,第二天趙桓並沒去給趙模送行,而是睡到巳時才起身。
鬧出這麼大事,宮中雖然下了嚴格的封口令,還是禁不住內侍宮女們私下議論。這些瑣碎之事,他也沒有精力去管。
小內侍桂忠賢已經按照趙桓的吩咐,去找人進宮面聖。
趙桓第一個要見的,便是張俊。
關於張俊的斂財或者說是理財能力,野史上曾有這樣的記載。
張俊的家產最多時有良田一百多萬畝,每年光收租米就在百萬石左右,相當於當時最富庶的紹興府兩年財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