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第三十九章 難民
周知璟白天趕路,晚上隨便找個破廟或者樹林對付一晚上,反正他皮糙肉厚不怕蚊蟲蛇蟻。
這一晚他照例歇在一處林子,他生了火堆,一方面用以驅寒,另一方面用來驅趕大型野獸,即便年輕力壯如他日夜趕路也有點吃不消。但他不想也不敢讓自己閑下來,一旦閑下來,那人的身影在他腦海裡浮現,他不自覺回想起他們相處的點點滴滴。無論之前的相處,還是那兩晚的悸動,都表明他的感覺沒有錯。愛一個人的眼神是藏不住的,他分明愛著自己。但他卻不願意承認,不僅不承認,還以決絕的方式將自己推開。這幾日他漸漸明白,原來不是相愛的兩個人就能在一起,原來愛情在世俗、權勢、身份地位面前不值一提。
周知璟仰頭灌了口酒,烈酒驅散了他身體的寒意,卻驅散不了他心底的寒意。連日的奔波讓他身心俱疲,離京時他身後的杖傷只好了大半,他便急著離開那傷心地,這些時日大半時間在馬背上,腿根被磨得火辣辣痛,這痛卻正好可以讓他清醒。
周知璟從懷裡掏出鹽灑在烤肉上,烤兔子發出滋滋冒油香味,隨手撕下一個兔腿就塞進嘴裡狼吐虎咽起來。在饑餓之下,隨便打來裹腹的野物都充滿了香味。好在離湖州只剩半日路程,快馬加鞭明天上午便可進城。吃飽喝足之後,周知璟靠在龐大的樹幹上閉上了眼睛,疲憊讓他很快就陷入夢鄉。
遠處,幾雙饑餓的眼睛正盯著火堆上的烤兔子。
————
“什麼人!”
周知璟是被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吵醒的。睜開眼,就見面前幾個黑黢黢的幹瘦影子在火堆映照下鬼鬼祟祟。
寒光一閃,幾乎是還沒睜開眼時,腰間刀已經條件反射拔了出去。這是多年歷練的本能反應,刀是隨便佩的,不是用慣了的繡春刀,也不是什麼名刀——為了隱瞞身份,佩刀自然是越普通越好。
那幾個人似乎沒想到對方反應如此迅速,他們一靠近,對方就醒了過來,也虧得他們這一路小偷小摸慣了,反應敏捷,才躲過一刀。
“大俠饒命!”
“俺們沒有惡意,俺們就是餓得不行了,大俠饒了我們吧。”
幾人跪在地上不住磕頭求饒,周知璟見他們衣著破爛瘦骨嶙峋,不像惡人,從剛才的簡單接觸來看,這幾人不像有武功底子。而且他們盯著火堆的眼神……
周知璟將掉在地上的烤兔肉撿起來,擦了擦,架在火上加熱,這期間那幾人也沒離開,眼神就跟黏在烤兔肉上一樣。
周知璟將烤好的兔肉遞給為首的那人,那人愣了下,幾乎是以搶的姿態接過來,顧不上燙手,一群人分吃起來。
既然不是惡人,也沒真對他怎麼樣,周知璟不是濫殺無辜之人,見狀便走回到樹底下閉目養神。
那幾個人吃完之後並沒有離開,幾人相互看了幾眼,竊竊私語討論一番之後,為首的那人朝著周知璟的方向跪了下去。
“大俠,求您救救我們。”
周知璟本不想管閑事,但對方話裡提到的兩個字吸引了他。
“什麼?湖州?”
原來那幾人祖籍潮州,家鄉突發洪水,整個村子的人一路乞討逃到湖州,湖州知府仁厚,不僅聯合湖州城裡的富戶鄉紳施粥,還開啟城門接納難民。
湖州城有一鄉紳,人稱趙大善人,這趙大善人是湖州有名的善人,看著和善,人也是極好,一大半時間在湖州郊外的和安堂吃齋唸佛為民祈福。這回江南水災趙大善人不僅發米救災,僱大夫替難民看病,還把別院拿出來供無家可歸的孩子居住,教他們讀書識字。這些難民原本都捨不得自己家孩子,但是孩子跟著他們一路逃難而來,個個面黃肌瘦,跟著他們吃不飽穿不暖,別說讀書識字了,能不能活下來會不會餓死還是個未知數。
有那膽大的將孩子送到趙家別院,趙家下人將孩子照料得極好,而且允許他們時不時去探望,難民見自家孩子不僅沒受苛待折磨,而且穿上新衣裳被養的白白胖胖,紛紛喜極而泣,不多時還在猶豫的難民也先後將孩子送了過去——畢竟孩子寄人籬下總比眼睜睜看著孩子餓死好。
聽到此,周知璟皺起了眉頭,果然,難民接下來的話驗證了他的猜測。起初那些難民還時不時去看自家孩子,都以為自己遇到了活菩薩,過了約莫大半個月,趙家那邊就翻臉不認人了,說是不曾收過孩子,還怪他們胡言亂語,聯合湖州官兵將他們趕出了城。難民們都是無權無勢的老百姓求告無門,而且趙大善人名聲在外,根本沒人相信他們的話,而他們只能眼睜睜跟自己孩子失散。
“我的孩子,他們究竟要拿我的孩子做什麼?”
難民紛紛抹眼淚,周知璟不擅長安慰人,兀自沉思著。他想起齊楓曾經說過,湖州知府知州和湖州鄉紳富戶勾結在一起,難民丟子一事或許同陸通判遇刺一案有關。
“周某盡力還各位一個公道。”
————
陸通判遇刺一案在第2章有提到,寶寶們正文這兩章就是走劇情哈,不過也不會很長,我盡量長話短說。
另外,你們是想看正文還是更想看番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