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女太監面容肅穆而哀慼,目光低垂,不敢直視那緩緩前行的靈柩。
在棺槨後方,數千名禁軍騎兵披甲持戟,馬匹的蹄聲沉悶而整齊。三百人的禁軍方陣守護著大覲的下一任主人——南凜,九公主也在她懷裡。往後是其餘皇親國戚,文武百官,大約有一千四百餘人,隊伍共兩千駕馬車,豪華的儀仗隊彰顯著帝國的強大與榮耀。
送殯的隊伍浩浩蕩蕩,準備從擺滿菊花的丹鳳門出發前往洛陽皇陵。
陳叄爬上大明宮的最高處——望仙臺,由於雀山也跟著去洛陽超度亡靈了,所以望仙臺沒有人。
就在送殯隊伍出發前,發生了一件插曲。
一個不知道從哪出現的,瘋瘋癲癲的老太監跑到了隊伍前面,他披頭散發,聲音尖銳,手舞足蹈,聲嘶力竭地大喊:“詛咒……這是詛咒……詛咒……”喊著喊著還大笑起來。
但很快,老太監就被羽林衛控制住,押送去了別的地方,他被押送的時候仍然在喊:“詛咒……詛咒顯靈,詛咒顯靈,大覲要亡……”
由於怕驚擾到達官顯貴們,羽林衛只好把他的嘴也塞上。
這時長安突然下起了雨,就像陳叄來到長安的第一天那樣。
騎馬的皇子們都沒有打傘,陳叄在人群裡尋找著南瑿的身影。
他每次尋找南瑿時都像在自虐,因為看見後者,他就會産生巨大的愧疚感,讓他想起是自己的決定,讓南瑿與皇位失之交臂。
事實上他的慚愧很多餘,因為就算他拿出了南瑿那份詔書,當時在場的宣城長公主也不會認,然後紫宸殿門口也會像玄武門一樣進行一場廝殺,最終分出勝負。
而陳叄之所以沒有這樣做,是因為他的願望自始至終都很簡單——不要有更多人死去。
他挽救了很多生命,卻唯獨對不起南瑿,這讓他對南瑿産生了濃鬱的、非愛非恨的情感,人們通常稱之為羈絆。這種情感,讓他決定用一生來償還南瑿。
皇帝出殯,風雨交加,這是不詳的預兆。
出殯的日子都是祭司算好的黃道吉日,說明這天本來不該下雨。
然而雨越下越大,南瑿高大挺拔的身影在雨中漸漸模糊,陳叄看了許久,直到老太監被架走,馬車繼續前進,送殯的隊伍即將離開大明宮,他也準備離開望仙臺。
就在這個時候,在朦朧的雨水裡,馬上的南瑿突然回頭,往陳叄的方向看去。
陳叄心裡一顫,可是很快又冷靜下來,南瑿根本不知道他在望仙臺,何況他們隔得那麼遠,隔了那麼多人,南瑿怎麼可能會在看他呢?
大明宮的正門緩緩開啟,沉重的宮門發出低沉的轟鳴,彷彿天地也在為這位帝王的離去而哀嘆。宮門外,早已列隊等候的儀仗隊肅然而立,白幡如林,隨風輕揚,發出沙沙的聲響。
南瑿又回過頭,跟隨隊伍向丹鳳門前進。
身旁的南玥問他:“剛剛回頭在看什麼?”
南瑿沉聲說:“感覺到有人在看我,回頭看了,發現沒有人。”
南玥道:“你這些天太辛苦了,所以才會這樣疑神疑鬼。”
南瑿:“或許是吧。”
其實他分明看見了那個瘦小的身影,但是心裡的波瀾起伏讓他不願意承認。
—
陳叄掏出自己隨身攜帶的起居注,寫道:
大覲一百二十六年
二月初八
武帝出殯,是日,天降大雨。
大明宮內有老奴,貌若瘋癲,口若懸河,高喊詛咒等妄語,視為不祥。
皇家秘史·第壹卷
慾望宮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