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局長不可思議的看著手裡的資料,然後看向負責彙報的人:
“你確定?”
高質量炮鋼!
這東西是各國重點封鎖的技術,別說國府了,全世界能生產出來的,不超過六個國家。而且就算是國外大廠手把手教導,想要學會也得好幾年。
不同國家,不同工廠,有不同的情況。
鍊鋼原材料,環境,新增劑,工藝,甚至不同的工人,任何一點變化,都能影響最後的質量。
“確定。”
彙報的人也是難以置信的語氣,但事實擺在眼前:
“晉綏軍三五八團親眼看到過對方生產出成品,經過測試,質量非常高,估計,大約三天就能生產出一門75山炮。”
翻看著後面的詳細資料,戴局長眉頭一皺。
他心裡在猶豫。
這事,該不該告訴老頭子呢?
他可是清楚,前幾天,美國人不知道怎麼回事,軍方有一個運輸部門的代表想要見一見那邊的人,老頭子非常緊張,非常警惕。
那可是美國運輸部的。
但又無可奈何只能答應。
同一時間。
美國本土。
某個負責統籌軍事運輸的部門。
一群參謀正在工作。
隨著美利堅合眾國參戰,實現了徹底機械化的美國大兵走向世界,一路高歌猛進,所向披靡。
北非戰役已經結束,義大利已經投降,預定的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大登陸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劃,太平洋也是捷報頻傳。
而這一切勝利,都離不開後勤運輸部門提供的強大後勤支援。
但一連串作戰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義大利多山區,戰場環境複雜,那邊別說是卡車了,就算是威利斯吉普,甚至是全履帶運輸車也上不去,只能靠畜力運輸。
但畜力運輸那點可憐的運輸力量,根本無法滿足武器裝備升級之後的美國軍隊消耗,為此部隊多了很多傷亡,這讓運輸部門很頭疼,但卻一時間想不到辦法解決。
好在美利堅合眾國情報力量非常不錯,很快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希望。
“一種能駝運一百五十公斤物資後,還能在崎嶇山路間長期每日行走六十公里的畜力?持續牽引力也高達一噸?”
此時,一個少將走了進來,對著屋內的參謀問道。
這位將軍的語氣帶著濃濃的不信。
作為參加過一戰的將軍,雖然那時候他還只是一個小連長。
但他很清楚。
山地駝載一百五十公斤,載重量沒問題,很多畜力都能做到,比如夏爾馬等都可以,但負重一百五十公斤還能在崎嶇山路行走六十公里,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畜力能做到的。
崎嶇山路!
人輕裝走上去都艱難,別說是負重的畜力了。
還每天!
也就是說這種畜力,可以在駝載一百五十公斤負重的情況下,連續超過十天在蜿蜒起伏不定的山路間行走超過六十公里。
要是有這玩意,上一次大戰能早結束兩年。
“將軍。”
一個參謀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