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陳家六百載,尋仙問道鎮海昌。
浮戈山,先祖大殿。
大殿的四周,古樹參天,綠樹成蔭,紅牆黃瓦,盡顯氣派。
上好的白玉鋪造的地面閃耀著溫潤的光芒。
遠方似有嫋嫋霧氣籠罩著不真切的宮殿。
檀香木雕刻而成的飛簷上真鳳展翅欲飛。
一條筆直的路的盡頭,一個巨大的廣場隨著玉石臺階緩緩下沉。
廣場中央。
巨大的祭臺上一根筆直的柱子雕刻著栩栩如生的龍紋,與那宮殿裡的鳳凰遙遙相對。
子時。
數百人齊聚在先祖大殿,面容肅穆。
呼吸聲清晰可聞,這種莊重的場合,無人敢公然交談嬉笑。
有資格站在這裡的,都是陳家的正統族人。
像薛芸、禹元柳等外姓修士,只能在大殿之外守候。
當然,若是一等客卿曾庭玄,以他的資歷與修為,也是可以進入先祖大殿旁觀的。
祭臺正中,屹立著一座八丈高的人族雕塑,左右則分別豎著十來個紫玉牌位。
雕塑刻畫的慈祥老者乃是陳家的開族始祖陳辛右。
陳辛右享年二百三十五歲,功至築基大圓滿。
他雖是散修出身,卻傳下了一份諾大的基業。
陳家第二代族長緬懷先祖,為他塑了法身,供後人瞻仰。
至於那二三十個紫玉牌位,則代表著歷代所出的築基先輩。
不破築基,不入祖殿。
此乃陳氏家訓之一。
對此,陳平不置可否。
陳家還是太弱了。
前世的千法宗,至少要有金丹境的修為,仙逝後方才得供長生玄碑,享後人祭拜。
不過,一個勢力的發展壯大並非一蹴而就的。
陳家底蘊尚淺,沒有出過元丹境界的天驕高手。
幾百年間,一直屈居碎星門之下也不足為奇。
祭臺下方為首的是一名相貌俊偉,鼻似懸膽的中年道人。
此人正是陳家當代族長,築基中期的高手陳通。
在他身側兩步距離的黑裳女修,則是四長老陳意如。
接著第三排,是十幾名白髮蒼蒼,行將就木的練氣長輩。
外事堂、執法堂、護功堂、行知堂、內務堂,五堂執事也分列其中。
再之下,便是一百多位普通嫡系族人。
最後人數最多的,才是旁系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