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無論如何,她都希望他能好好的。
至於把蕭大哥看成什麼人,她現在也不知道,她只知道,蕭大哥對她來說,不僅是救命恩人那麼簡單。
最終,甘泉縣內所有涉及販鹽案的人一一被依法懲處,鳳漓的販鹽案窩點也被一一搗毀,至此,販鹽案終於了結。
而楊國公府,鳳帝念及其為鳳漓立下的汗馬功勞,以及楊國公為鳳漓殫精竭慮多年,便沒有對外道出楊國公一家涉及販鹽案一事。
楊國公知道大勢已去,親自到鳳帝面前負荊請罪。
鳳帝沒有治罪於楊國公府,畢竟楊國公最看重的孫子楊十里救了他的親妹妹。
販鹽案主犯楊福雖然也是楊府之人,但是對外,楊府並沒有認下他。
故,楊福一案與楊國公府並無瓜葛。
楊十里身為朝廷命官,包庇罪犯,且藉著自己的權力以及身份,成為罪犯楊福的底牌及倚靠。但楊十里救公主有功,故功過相抵,不牽涉楊府。
楊國公在請罪時說自己知道楊福的身份,知道楊十里在包庇楊福,自己愛護孫子,也暗中曾保護過楊十里與楊福。
所以,他說販鹽案他也有參與,請鳳帝降罪於他。
楊國公一下子失去了自己最驕傲的孫子,還有一個從小拋棄的孫子,他內心只剩下後悔,如果他不一心想著楊府的將來,不拋棄另一個孫子,是不是不會有如今無法挽回的局面。
鳳帝看著一夜之間頭髮花白的楊國公,看到他一心認罪求死,感念他為鳳漓做出的貢獻,並未治罪楊國公府,也並未如他所願賜死與他。
反而治了他御前失儀的罪名,將他的爵位降為侯爺,說他年事已高,放他告老還鄉。
從此,楊家也搬離了都城,遠離了都城的是是非非。
不過,鳳漓都城內卻一直流傳著一個故事。
“其實,這雙生子並沒有什麼福兆與凶兆之說。有一家人,就是因為聽信了雙生子,且是陰年陰月陰日生的雙生子是凶兆之說,才釀成了大禍。”一個喜歡講家長裡短的人在市井中,說這話引起了周圍一眾人的好奇。
“什麼大禍?”所有人異口同聲地問。
“這就說來話長了,有點口渴。”那人拿起了喬,賣起了關子。
“你這給人吊起胃口了你...”
“是啊,講完我請你去我家中喝茶。”
“說吧,就等著你說呢,我的事都耽擱了。”
但是講故事的那人就是不肯開口。
眾人無奈,零零散散走了一兩個人,大多數人還是想聽故事。
“給給給,這是茶,快點說。”人群中有個喜歡聽故事的大嬸,趕忙從自己家中倒了一杯茶給他。
“都是自己家的孩子,哪有什麼吉凶之說。養著就是了。”
“那家人聽聞第二個孩子是陰年陰月陰日生的,便留下了第一個孩子,第一個孩子錦衣玉食地長大,第二個孩子...”
“第二個孩子怎麼了?”
“第二個孩子被拋棄了,襁褓之中的嬰兒,雖然被拋棄了,或許上天有好生之德,他奇蹟般地活下來了。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