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嫂,你多吃點,不對,是我的小侄子多吃點。”姜漓音自己吃也沒忘記給薛寧希夾菜。
“你怎知道是小侄子不是小侄女?”姜凌赫好奇,問。
“我瞎猜的,我們姜家第一胎都是哥哥嘛,皇兄你跟我不也是這樣嗎?”姜漓音停下了吃飯的動作,轉頭看姜凌赫回答。
姜凌赫點點頭,“也是。你個鬼機靈!”
“我就當你誇我了,皇兄!”姜漓音得意地說,繼續投入到美食當中去了。
姜漓音四人在愉快地用膳,但是鳳漓都城,楊國公府,卻是籠罩著片片烏雲。
“父親,我們楊家功勳猶在,新帝登基,朝政未穩,必不會拿我們怎麼樣。”楊百里,也是楊十里與楊福的父親,在書房對楊國公,楊千里說。
楊百里,武功不是一流,才能並不突出,故成就不如自己父親,只是一個從五品的護軍參領,但他從出生就是世子,如今只要楊國公退位,他便可以世襲楊國公的爵位。
楊國公的爵位可以世襲三代,到了第三代,也就是楊十里那一代之後,如果不是自己掙來的功勳,楊國公便不復存在了。
不過,有了楊十里之後,他的世子之位便成為了楊十里的。
幸好楊十里從小就爭氣,在文學才能上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從小就被選為太子的伴讀。他們家都是武官,從楊十里這裡開始成為文官也不錯,畢竟鳳漓從先帝起便重文輕武。
新帝肯定也是如此。
而楊千里,楊國公的名諱取自‘一瀉千里’,本意取這個名字只是希望他將來能成為一個寫文章奔放暢達的人,沒想到楊國公從了軍,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立了功,隨後回到都城封了爵位。
楊國公於是給自己兒子取名楊百里,希望他成為百裡挑一的人才。
給孫子取名楊十里,取自‘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
三個人的名字代表不同的寓意,但也有相同的寓意。
“百里,知道你為什麼只是一個從五品嗎?”楊國公久久未回答,突兀地問了這麼一句話。
他在沉思,也在悼念逝去的兩個孫子。
他在反省,是不是自己真的做錯了?
“為什麼?”楊百里,確實很想知道,急切而又有點好笑地向自己父親求一個答案。
“因為你,沒有做大事的氣魄。”楊國公說的很直白,一個人立志做大官肯定是做不成大官的。
“或許,我們楊家的好日子到頭了。沒想到,我楊千里,竟然連我這一代的功勳都沒有守住。”楊國公扼腕嘆息。
他將至耳順之年,已經看淡了富貴勳爵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現在,他才明白,一家人整整齊齊地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可惜,他明白的晚了。
“父親,您這是什麼意思?您與我並未參與販鹽案,我們楊家的功勳不會不在的,父親!”楊百里還沒想明白什麼是做大事的氣魄,就被楊國公的這一句‘好日子到頭了’嚇到了。
他不敢相信,也不願意相信自己前一天還是楊國公嫡子,今後竟然會一無所有?
他本來就失去了兒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