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濤遠:“那邊,除了所謂理氣偽學外,曾經也有蠻橫武道傳承。”
方岳:“雖然交手不多,但那理學有其自身獨到之處,只是……”
他說著,看向一旁妙心方丈和法明和尚等天龍寺僧人:“這門學問中,似融入不少佛法奧妙,發諸於心,見性之思明顯?”
妙心方丈略微沉吟片刻後,輕輕頷首,然後說道:“但與我空門弟子修行相比,仍有不少差異。”
方岳:“方丈說的是,在那方人間,理學經由梁、乾、明三朝到如今,距離最初已有千多年,尤其這三朝之間更迭,可以想見其中動盪和複雜,這門學問本身,相信也在不斷改良和變化。”
他微微仰首:“如果能從最初開始梳理其中衍生和變化,或許更利於知己知彼。”
他搖搖頭:“陛下有旨,先將天理修士驅逐,並設法鎮封天理與人間的門戶,還我大唐東疆以平靜,晚些時候,再慢慢揣摩相關事宜。”
大唐皇朝如今邊患四起,朝廷方面自是不希望腹背受敵。
西北方面當前也在嘗試鎮封那大小關山之間的虛空“門戶”。
“謹遵陛下旨意。”葉炑、楚濤遠等人對此並不反對,葉炎、楚修遠皆有相近判斷。
只是,想要人為暫時封閉天理與人間的虛空門戶,並非容易之事。
葉炎、楚修遠、楚羽等人商議下來,有了辦法。
於是他們親赴第一線,向天理中大明皇朝的頂尖高手施壓。
而妙心方丈、雷俊、葉炑等人,則分頭行動,趕赴虛空門戶周圍的不同海域,分別佈置祭禮法儀。
屆時一起發力,形成聯合之勢,動盪周邊大面積區域的天地靈氣,從而將天理到人間的通道暫時隔絕。
作為八重天境界的修士,雷俊負責帶隊一路。
和他同行者,除同門師弟楚昆外,還有方岳和法明和尚,以及旁的部分中三天境界的修士。
雷俊一行人離開明州出海,一路踏浪而行。
天理同人間相連的虛空門戶,距離陸上並不遙遠,處於近海位置。
雷俊等人很快抵達預定地點。
因為相關祭禮主持者是唐朝九重天大儒楚修遠,故而分散開來各個支脈點位,亦採取儒家祭禮。
雷俊他們這一路,由方岳負責。
他很快便在海中,將祭禮佈置起來。
雷俊則在一旁靜靜看著,有文華才氣和浩然之氣交匯,凝聚為寶光沖天而起,直入雲霄,下貫海底,引動天地靈氣一同變化。
不過,就在這時,他心中微動,轉首看向另外一邊。
遙遠處,海天交接之際,隱約可見另一道縱天貫地的氣柱,同樣沖天而起,立於海面上。
只是,那道氣柱,乃是黑色。
不問可知,天理修士同大唐修士針鋒相對,也在虛空門戶周圍的海域中,佈下種種手段。
黑色的氣柱同白色的光柱相距雖遠,但遙遙呼應。
甚至,開始彼此朝對方傾斜。
雙方對抗的同時,氣機也相互牽引。
雷俊環顧四周,雙瞳內天通地徹法籙悄然流轉,隱約可見遠方除了大唐修士立起的一道道寶光光柱,同時黑色的氣柱也不止一道,在多地立起。
大唐儒家傳承同大明儒家理學,雖然有許多不同之處,同樣亦有不少相通之處。
大家一起在天理通往人間的虛空門戶周圍做文章,各有目的,但都是依託眼前東海一帶的天地靈氣湧動而來,因此著重選取的點位,便也大同小異,多有靠近甚至重合。
雙方互相干擾下,令這片海域的天地靈氣變得錯綜複雜,常有各種亂流交織,讓本就受影響的天地自然,更加混亂。
一道道通天貫地的黑氣與白光干擾對抗下,短時間內陷入僵持局面,一時間誰也沒能壓倒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