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就是這個意思。”
首屆“世界棋聖戰”決賽,李小強曾經遇到過很大的危機,就是在前兩盤“兩日製”比賽中,李石佛完美演繹他的“控制流”。好在在決賽第7局比賽中,也就是第3盤“兩日製”比賽,李小強終於找到破解辦法,這才最終擊敗李石佛,成為首任“世界棋聖”。
以李小強以往對付小李的經驗,比如2003年年底的2次五番棋,李小強都是運用“控制流”為主,因此到了本次決賽,李小強的基本思路同樣是運用“控制流”為主。雖然這並非李小強的最強項,但是針對李石頭這樣的對手,在這方面才是李小強的最強項。
任何競技比賽的道理都是一樣,總是要想辦法以長擊短的,不是嗎?因此李小強認為自己的思路沒什麼問題。而想運用“控制流”對付小李,那就正如梅澤由香裡所說:3盤“兩日製”是這個系列賽的關鍵。
“研究室今天是什麼意見?”李小強又隨口多問一句。
“嗯,大家都認為到目前為止你的形勢不錯。”
“那也是應該的,呵呵。”
說到這裡倆人就沒有繼續談論今天的棋局了,而是改為談論其他的事情。再談論棋局的話,那就已經有“支招”的嫌疑,以李小強的驕傲,他當然不屑於什麼“支招”。而且以李小強自認為正確的比賽策略,自己相比對手更深厚的功力,他對自己第一局的獲勝充滿信心。
只是很可惜的的,第一局比賽的結果卻事與願違。李小強自以為得記,他卻沒有想過他李小強會這樣想,他的對手同樣會想到這個問題,並且會想到相應的應對之策。
第一局比賽進行到第2天晚上7點多鐘,雙方已經鏖戰了17個多小時,李小強儘管心有不甘,他儘管還在苦苦支撐,但是他的心裡卻已經心知肚明:
自己第一局的小敗已經不可避免。
“在這我要感謝李石佛前輩。。。”
第一局比賽獲勝後,李石頭在結束採訪時是這樣說道:
“他說李小強肯定會採取“控制流”的下法對付我,而“控制流”從來就不是李小強最擅長的下法,因此在比賽中,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一定要拿出最大的忍耐力和他周旋,這樣才有擊敗他的機會。。。”
“。。。幸運的是,今天我終於做到了。。。”
“等待,像一個耐心的獵人一樣慢慢等待機會,是這樣嗎?”
“是的,這就是我這盤棋獲勝的關鍵。”
一盤本以為十拿九穩的比賽意外失手,這讓本次系列賽的風向突變。第2局正常3個小時的比賽中,李小強雖然扳回一局,可是到了第3局快棋比賽,李小強再次失利。
1比2!李小強的衛冕之路開局不利。
如果僅僅這樣也就算了,就在李小強和李石頭鏖戰的同時,從韓國那邊傳來訊息:
剛剛結束的“三星杯”決賽,古大力以2比1的比分擊敗李石佛,捧起他個人的首個世界冠軍獎盃。
“世界棋壇新一輪的新老交替真的已經來臨了嗎?”
這是在兩個2比1以後,所有人都不由自主這樣想。
“現在,終於到了需要李小強來捍衛老同志的榮譽了!”
在張大記者剛剛新鮮出爐的一篇文章,他居然採用了這樣的標題。
2005年11月下旬,李小強轉戰韓國,開始和李石頭進行第2輪爭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