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人參加“本賽”意味著什麼?意味著128位棋手能在這個比賽中獲得收入。
“這個比賽一旦推出,毫無疑問將成為世界棋壇的中心賽事啊,今後的世界棋壇,將形成以這個比賽為主,其他比賽為輔之新格局。”
在棋院陳超越的辦公室,華領隊是這樣感慨到。華領隊說得沒錯。這個比賽一旦形成氣候,那就如同足球的“世界盃”,網棋的“大滿貫”,所有棋手都將趨之若鶩。
而一旦棋手趨之若鶩,那麼棋手所有的賽程安排,所有的狀態調整,都將圍繞這個比賽來運轉。
除了獎金高,規模大的特點,“世界棋聖戰”另外一個與眾不同之處,就是參賽棋手的資格問題。
以往世界大賽的參賽資格,大多采用“指定”加“選拔”的形式,其中的所謂“指定”其實主要就是看棋手名氣,並沒有什麼具體標準。而“世界棋聖戰”則不同。雖然從總體上來說,這個比賽也是採用“指定”加“選拔”的形式,其中最大不同就出現在“指定”上面了。
以往的世界大賽,往往把“指定”名額分配給幾個主要圍棋強國,比如中國有幾個指定名額,日本有幾個種子選手等等。而“世界棋聖戰”則淡化了國家色彩。
這次和比賽一起推出的,是一份正式的“世界職業棋手排名”榜單。比賽主辦方規定,排名世界前32的棋手直接獲得比賽“本賽”資格,而其他棋手想要參加“世界棋聖戰”本賽的話,都要從預選賽開始打起。
“世界圍棋聯合會”弄的“世界職業棋手排名”其實已經弄了好幾年了,只不過以前都說是“試行”,而到了現在才算是正式實施。
正是因為“世界棋聖戰”的出爐,因此現在這個排名也格外引人注目。
在這份榜單中,李小強毫無爭議的排名第一,李石佛排名第二,馬小飛因為去年兩個世界亞軍排名第三,曹燕子排名第四,劉昌赫和常韌聖分列第五位和第六位。。。
總體來說,這份榜單應該還算公平,至少中韓兩國棋迷對這份榜單沒什麼意見。
唯一對這個排名有意見的,那應該就是日本方面了。
因為在這份新鮮出爐的正式排行榜中,日本棋手排名最高的是趙治勳,他位列第七。而除了趙治勳一人之外,竟然再也沒有棋手能擠進這個榜單前十。
曾經的老牌圍棋強國現在真的有這麼差嗎?而且這個排行榜還號稱參考了棋手的國內棋戰成績,因此有很多日本棋迷質疑這份榜單的公平性。
對此“世界圍棋聯合會”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原來在計算棋手排名的時候,,他們用了一個很複雜的公式來計算各國國內比賽的權重,而這個權重又和各國棋手在國際棋戰中的表現有關。
比如同樣是“名人戰”,中國“名人戰”的獎金當然肯定是比不過日本“名人戰”的獎金。但在“世界圍棋聯合會”的計算方法中,比賽權重就不僅僅是看獎金了,而是看各國棋手在世界棋戰中的表現。
如果在某一年中,中國棋手整體上在世界棋戰中表現出色,那麼到了下一年,中國國內棋戰的權重就會增加。反之亦然。
在最近幾年,由於日本棋手在國際棋戰中整體上表現頹勢,這也就影響到他們國內棋戰的權重,進而影響到日本棋手整體上的排名。
這樣的解釋一出來,所有日本棋迷都啞口無言,因為人家“世界圍棋聯合會”陳述的是基本事實,不能怪人家不合理,要怪只能怪自家棋手不爭氣。
獎金高,規模大,賽制新穎,這就是這個新比賽的所有特點。因為這個比賽的規模過於龐大,不僅有“本賽”還有“預選賽”,除了決賽是九番棋外,半決賽是五番棋,甚至連8強戰是三番棋,在一年之內是無論如何都下不完的。因此主辦方決定,這個比賽2年一屆,每逢奇數年的最後2個月,將由兩位殺出重圍的棋手來爭奪圍棋界的至高榮譽:世界棋聖!
當然和其他頭銜戰一樣,這個所謂的“世界棋聖”只是臨時,想真正獲得“世界棋聖”稱號的條件極為苛刻。
主辦方還規定,從第2屆比賽開始,最後的決賽將採用挑戰賽中。由脫穎而出的棋手向上屆“世界棋聖”挑戰。只有連續獲得5屆,或者總共獲得10屆冠軍。“世界圍棋聯合會”才會頒發“世界棋聖”榮譽稱號。
連續獲得5屆就相當於稱霸世界10年了,總共獲得10屆,那更是需要20年以上的時間站在世界棋壇最巔峰。
這樣的條件,當然稱得上是極為苛刻。
“小強,你準備好了嗎?”
當張大記者聽到如此苛刻的條件後,他是這樣打趣李小強。
李小強微微一笑,別人想的是冠軍,獎金,李小強想的卻是其他。
再也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了。在現在這個時候,部分“六超”雄風猶在,馬小飛,劉昌赫等60年代棋手巔峰依舊,而自己和李石佛等人風華正茂,李石頭,古大力等初試啼聲。世界棋壇罕見的四世同堂!
因此不管有沒有準備好,不管能不能獲得“世界棋聖”稱號,但是這第一屆“世界棋聖戰”嘛,那總是要去努力爭取的。
因為這個新比賽出現,李小強的發條重新上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