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強和曹燕子的比賽結束後。兩位最後決賽的參與者接受了記者的例行採訪。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李石佛的話既不高調也不低調,他甚至沒有談及勝負。不過他的話,卻顯得異常鏗鏘有力。異常耐人尋味。
“對於我來說,明天這場比賽無疑是我本年度最重要一場比賽。我甚至認為,如果我輸掉明天的比賽,那我今年獲得的兩個世界冠軍沒有任何意義。”
當話筒舉到李小強面前的時候,雖然李小強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臉上掛滿微笑。雖然他的話更加簡短,但是他的話,同樣充滿一股濃濃的火藥味:
“我在上場前就說過,韓國人還沒有贏!請大家拭目以待吧,我向來。。。說話算數。。。”
決賽的日子終於來臨,其實決賽的日子很快來臨。只間隔一天,李小強在張大記者的陪同下再次走向賽場。
“我說張大記者,平時在這個時候,你不都是化身話嘮?今天怎麼不說話。”
“嘿嘿,你和李石佛的比賽。那我還有什麼好說的,我也認為我不需要多說什麼。”
“既然你不說,那我就說兩句吧,你知道剛才我想起了誰嗎?”
“說說看。”
“周懶予。”
“周懶予?你這個時候居然想起周懶予?哈哈有時候我不得不說,你這傢伙的思維。。。那真是夠發散的。繼續說吧,你到底想起周懶予什麼。”
“我就在想周懶予為什麼沒有成為武林盟主,而且張大記者你有沒有覺得,李石佛其實和周懶予很像啊。”
“啊?”張大記者有點跟不上李小強天馬行空的思維,不過人家現在畢竟是圍棋“名記”,琢磨一會後。還是差不多弄懂了李小強的意思。
周懶予是中國古棋承前啟後的一個重要人物。中國古棋中“過周十局”有很重要的意義,可以說就是周懶予終結了過百齡的霸主地位。
李小強說周懶予和李石佛有點像,細想一下那還真有那麼點意思。在周懶予所處的年代,他周圍都是一片力戰家。只有周懶予的棋風在當時獨樹一幟。
大家評價周懶予的風格:“究其(指周懶予所以勝者,持先而不失也。”
換句話說,在中國古棋中,周懶予算是少見的“控制流”,他不以戰鬥見長,以判斷和控制為主。這就是周懶予和李石佛的相似之處。
周懶予擊敗過百齡。可以說是終結了一個時代。但他為什麼沒能開創一個新的時代呢?或者說他為什麼沒能成為新的武林盟主呢?
原因是他又被另一一位棋手擊敗。而且擊敗他的這位棋手並不算多有名,叫李元兆。在“國朝弈家姓名錄”中,李元兆位列“名手”。在中國古棋中評定棋手等級,是按照“國手”,“名手”,“二手”,“三手”這樣類推。
簡單的說,如果“國手”是“超一流”,那麼“名手”就相當於一般的“中堅棋手”。據說這位“中堅棋手”李元兆就是在看過“過周十局”後認為周懶予力量不行,認為他應該不是自己的對手,於是向周懶予挑戰。
要知道,中國古棋可不會像日本古棋那樣,成了“名人”後隨時可以避戰。於是周懶予欣然應戰,於是他以4比6的比分輸掉比賽,於是周懶予沒能成為新的武林盟主。
對於這樣的典故,現在的張大記者當然非常清楚:
“哈哈哈小強你這是什麼意思?是說人家李石佛的控制流不如你這個力戰家?嗯,你這也算是賽前給自己一點心理暗示吧。”
李小強衝張大記者一笑:
“我什麼都沒說,我只是。。。講個故事而已。”
說完這句話,李小強轉身走向賽場。
“有些人的名字,僅僅將他們並列在一起就會讓你血脈噴張。有些人的名字,隨手揮灑幾筆便有賞心悅目的妙手和名局震撼世人。有些人的名字,伴隨著他們每一次的對局,伴隨著交替上升的比分,他們總能演繹無數或感動或唏噓的勝負故事。”
“只要給他們那麼一個機會相遇,他們就會創造歷史,與眾不同的歷史!無論你們看過他們倆兩人多數次交手,你怎樣想象慘烈的局面起伏,看到什麼樣的鬼手妙手,甚至聽到怎樣的場外雜音,你都不會都有任何驚訝。這兩個名字,就叫李小強和李石佛。。。”
1996年的初冬,李小強和李石佛的第11次交手,一盤萬眾矚目的比賽,一盤價值3億1千萬韓幣的比賽,很快開始。(未完待續。
PS:昨天的月票很給力,謝謝大家!
還是那句話,我無法保證自己的更碼字速度,但我可以保證自己會用心碼字。
請大家繼續支援,再次感謝!